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蒋建国:今年四出黄梅新戏都时尚(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01:05 北京娱乐信报
  淡淡的笑意,偶尔咳嗽两声,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有点儿严厉,又有点儿亲切。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自己不仅接排了黄梅戏《雷雨》,同时一年之内还准备为院里其他挑大梁的演员排出另外三出新戏。“人这一辈子才几年?时间太紧,倒计时工作就是给自己提个醒,当一个演员团体的领导,不带头,不为演员做点事情能安心吗?这不是唱高调,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非常有效的工作经验!”蒋建国的话语中透着淳朴和倔强。
蒋建国:今年四出黄梅新戏都时尚(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俩导演排戏“换亲”

  记者(以下简称记):怎么想到要排黄梅戏《雷雨》的?

  蒋建国(以下简称蒋):我们当时来北京演出,就和王晓鹰导演谈找个好剧本来演演,他就提到了《雷雨》。后来我们也认为,黄梅戏不光可以演神话戏、古装戏,像《雷雨》这种名著也很适合黄梅戏来演绎。有意思的是,这是王晓鹰提出来的,结果我们让导过话剧《霸王别姬》的空政话剧团导演王向明来导这出戏,而我们正在排的黄梅戏《霸王别姬》却是由王晓鹰担任了导演。

  记:这出戏呈现的效果怎么样?

  蒋:大幕一开启,在周家客厅的中堂,最醒目的是挂在正中央的周家祖先画像,这幅画像就定下了新《雷雨》的基调。对那些与宗法家族制度相适应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尊崇还是叛逆,构成了这个家庭的矛盾,我们这出新《雷雨》就是以表现这种观念冲突为中心的。这在《雷雨》原著的置景中是没有的。在故事结构中,我们隐去鲁大海这个人物,将原来的两条故事线保留了一条,八个人物变为七个,把原本四个多小时的剧情压减了一半,使主题更加突出,表现手法更加洗练。《雷雨》原著中,四凤和周冲都是触电身亡的,带有偶然性。

  改编后,四凤是跳河自杀,周冲是误落井中,这样凸显了四凤因双重打击而万念俱灰,主动选择了与侍萍同样的求死方式,增加了悲剧色彩。

  水龙头里流牛奶

  把我骗去艺校

  记:你当初是如何走上黄梅戏这条艺术道路的?

  蒋:我去考艺校那年,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最后一批,还没有恢复高考。去考艺校,比较喜爱文艺是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就是想逃避上山下乡,从事这个职业可以说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那时候艺校的老师骗我们说,艺校的条件可好了,水龙头里流的都是牛奶。我一到艺校就满校园找那种能流出牛奶的水龙头,怎么可能有呢。

  记:当时很后悔吧?没有闹着要退学吗?

  蒋:(呵呵)那倒没有,因为我上了艺校也有很多收获。我们班有40多名学生,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缺人,就从我们班里挑了5男5女,其中就有我。我们一去就排新戏,还跟着出访演出,所以没几年就成为剧院的中坚力量了。而且那时候又赶上老艺术家都还在,应该说亲眼目睹了他们舞台上的光彩。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认识了我的夫人吴亚玲。

  得知女儿出生总想笑场

  记:说说和吴亚玲的故事吧?

  蒋:我们是同学,其实没有什么浪漫的故事,在学校里只是有好感而已。她是学花旦的,我是学小生的,在一起合作的机会特别多。那时候我们都很老实,男生和女生都不说话,但是不说话并不是没想法。到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以后我向她表白了,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记:你印象中最感动的事是什么?

  蒋:最感动的是她生孩子那年。她怀了孩子以后,我们院里要排新戏《无事生非》,让我当主演。当时对我来说这是很难得的机会,因为那是我到剧院5年来第一次当主演,我当然不想放弃这样的机会。但是老婆又怀孕了,所以很犹豫。吴亚玲就鼓励我去演,让我不要担心她。当时我岳母身体不好,我父母还要天天上班,我一排戏根本没法照顾亚玲。我记得孩子出生那天,我正在北京人民剧场演出,我们同事怕我分心就一直没跟我说,都演到最后一场我快上场之前,同事憋不住了,告诉我亚玲生了个女孩。

  最后那场戏,我应该是情绪比较低落的,但是我怎么也进不了戏,在台上老是想笑。下台以后,我的搭档吴琼就问:“你怎么老想笑?”我才告诉她我当爸爸了。

  对演过的所有角色

  都不满意

  记:你演过那么多的角色,自己最满意的是哪个?

  蒋:我到剧院23年了,大大小小的角色是演过不少。最满意的目前还没有,因为我对自己演过的角色总觉得还有不足的地方。我喜欢的有《风雨丽人行》里的廉泉,我觉得这是我这几年里演得比较成功的一个角色,当然对人物的塑造也还有不足之处。传统的黄梅戏在舞台上呈现的样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以神话题材为主的,也是观众比较喜欢和熟悉的,像《天仙配》、《牛郎织女》、《龙女》等等;还有一些题材是生活气息比较浓郁的,像《夫妻观灯》、《打猪草》、《打豆腐》。而《风雨丽人行》反映的是清末民初桐城才女吴芝瑛的故事,题材比较厚重,艺术样式在黄梅戏舞台上也不多见。从舞美、音乐、表演形式,到导演的整体把握上,都有别于传统的样式,也为以后的黄梅戏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

  今年推出四部新戏

  记:现在黄梅戏男演员很少,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阴盛阳衰吧。这可能也是戏曲舞台上很自然的一种状态,其他剧种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多数剧目中,女性角色占的比重相对要大一些,或者说观众喜欢的程度可能要大一些。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艺校招女演员容易,招可塑性强、有潜力的男演员就困难一些。黄梅戏男演员确实比较少,今年我们院里已在考虑加强对男演员的培养和训练。在剧目创作和选择的时候,就要多考虑能充分表现男性主要角色的戏,让优秀的男演员尽快走到观众面前。否则的话,这种阴盛阳衰的局面还会继续下去,影响黄梅戏的发展。

  记:你认为目前黄梅戏发展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蒋:剧目创作是我们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创作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观众审美的要求,以及市场的需求,是我们经常考虑的问题。以前的传统剧目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剧目创作不光要注重社会效益,还要注重经济效益,不光要有艺术性、思想性,还要考虑它进入市场以后能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剧目创作这个问题抓好了,其他问题,比如经济问题、开拓市场问题、队伍建设问题就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以前一部戏能演很长时间、很多场,有的演员靠演一部戏能生存一辈子。现在的观众,需要不断有新东西出来,我们的生产周期自然要加快,所以剧目创作能否跟得上,是对剧院的生存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我们今年就搞了四部新戏。

  小梅花艺术团

  有很多好苗子

  记:你们考虑过培养新的“五朵金花”吗?

  蒋:的确,人才是关系到黄梅戏未来发展的命脉之一。虽然我们剧院现在有一批艺术成就突出的一流演员,但绝不可忽视后备力量的培养。因为黄梅戏有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扮相要青春靓丽。只有年轻演员不断涌现,与资深演员形成梯队,才能使黄梅戏永葆青春。

  记:现在这批青年演员的状态如何?

  蒋:近年来剧院一直坚持“出戏才能出人,出人才能出成果,出成果才能出效益”的发展理念,在鼓励新剧目创作的同时建立了小梅花艺术团,储备自己的后备力量。到目前为止,小梅花艺术团已演出了《大眼睛的期盼》、《红楼梦》两台大戏,还有20多出小戏和折子戏,冒出了不少好苗子。

  黄梅戏酝酿“四度梅”

  记:黄梅戏曾经几度辉煌,也曾经有过低潮期,你认为黄梅戏能否再度辉煌?

  蒋:黄梅戏历史中曾经有过三个辉煌时期,我们称之为“三度梅”。首先是新中国成立后以严凤英、王少舫为代表,以《天仙配》、《女驸马》为标志兴起的黄梅戏热潮。上世纪80年代,“五朵金花”和《红楼梦》、《无事生非》等优秀剧目实现了黄梅戏的“梅开二度”。而前几年,《徽州女人》、《秋千架》等新编黄梅戏多次进行全国巡演,又令人信服地创造了黄梅戏的新高潮。我认为,只要坚持以创作和演出为核心,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黄梅戏就一定会再次形成高潮,实现黄梅戏的“四度梅”。

  记:院里正在创作什么戏?

  蒋:除了黄梅戏《霸王别姬》以外,我们现在还准备排一出《逆火》,表现的是上世纪20年代的女性想要挣脱封建枷锁的束缚,我们准备年底投排,现在其他方面的情况还处于保密当中。

  信报记者唐雪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