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时光倒流七十年,找寻南京“金大班”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7:50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即将于9月14日、15日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上演。为真实还原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代特征和再现“金大班”的风华绝代,导演谢晋和主演刘晓庆特委托本报,即日起独家征集上世纪三十年代“老上海”、“老南京”、“老台北”风情的珍藏品及票友、影迷故事。如果您拥有那个年代的珍藏品(如电影海报、相片、邮票、月份牌等),如果您的长辈在那个年代与当年的明星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记忆,请您于每天下午2点至6点致电本报(84686242),我们将择优刊载,展示您的珍藏。此外本报还将进
行评比活动,与《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主办方联合送出《金》剧门票,以及中秋大礼包。

  南京戏院名角多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十里洋场,繁华若梦;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南京,十里秦淮,桨声灯影……双城谱就了那个年代的奢华风貌。当年的上海舞厅、戏院遍布,当时南京官商云集,剧院演出也很活跃。四大名旦程砚秋、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均曾来宁演出,梅兰芳更是在当时首都大戏院(现大华电影院)驻唱很久。而16岁开始在夫子庙清唱起家的王玉蓉先后在群芳阁、天韵楼、飞龙阁等茶社走红,誉满秦淮、压倒群芳,被票选为“歌后”。田汉主办的“南国社”当年云集了唐槐秋、欧阳予倩、白杨、赵慧深、戴涯等名角……演出市场好不热闹。

  《金大班》中南京元素多

  因为南京戏院、舞厅文化的发达,给年幼的白先勇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因此落笔处处带有金陵韵味,每每都在回忆当年的秦淮旧梦。正因为白先勇和南京渊源深厚,所以他的小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虽然描写的是当年上海百乐门的奢华风貌,但却处处渗透出民国时期南京的风土人情。导演谢晋为还原小说描绘的场景,耗资百万制作道具,而主演刘晓庆更是要换上十多套旗袍演出。轻歌与曼舞、朱颜与白发、金钱与爱情、沧凉与华丽交织而成的戏梦人生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剧组与本报联合发起此次征集活动,正是为了让观众更加了解那个时代,更容易融入剧情,走近那个年代。南京日报记者 章杰 实习生 沈忱(编辑 晨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