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女读者纷纷讲述“旗袍的故事”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09:14 南京晨报

  刘晓庆主演的舞台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将于9月14日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上演,为了原汁原味反映上世纪40到60年代风情,《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剧中45位演员的服装共超过200套。日前,刘晓庆设计师与晨报联手“征集老旗袍”。昨天,众多读者打进电话讲述自己收藏老旗袍的故事。打进热线的读者中,很多老旗袍都是自己婆婆结婚时穿的,婆婆去世后,老旗袍便作为珍贵的物品保存了下来。有一位读者告诉记者,她家里有3件旗袍,分别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新世纪买的,从一个中学生,到现在生儿育女,这些旗袍也让这位女
士很怀旧。 从中学生到妈妈,3件旗袍伴自己成长

  说起老旗袍,周女士掩藏不住自己的激动。她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她当时还是一个中学生,喜欢文艺的她准备参加学校的

越剧表演,演出需要一件旗袍。母亲就带着她特地到苏州找了一位裁缝定订了一件旗袍,这件旗袍虽然价格不是很高,但是做工非常好。上世纪90年代,周女士特地到上海订做了一件大红颜色的秀着梅花的旗袍,周女士就是穿着这件旗袍走进结婚礼堂的。到了新世纪,喜欢穿旗袍的周女士又买了一件旗袍,平时出席会议的时候,周女士就会穿这件旗袍,穿着旗袍的她看上去很端庄。周女士回忆说:“这3件旗袍我都保存得很好,尤其是那件在苏州买的,做工非常精致。1993年,我到苏州开会的时候,在街上闲逛,忽然遇到了以前的那位苏州裁缝。苏州裁缝一眼就认出了我,他对我说,‘好好收藏那件旗袍吧,我现在已经不做裁缝了,这些老旗袍很珍贵啊。这3件旗袍伴随我成长,从中学生到母亲一路走过来,尤其是那件苏州旗袍,总让我想起自己上中学的情景。”

  婆婆留下30年代老旗袍

  打进热线的读者中,很多老旗袍都是婆婆留下的。一位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家里有一件上世纪30年代的旗袍,现在还很新。张女士说,这件旗袍是紫红色的,里面还有夹层,布料上印有美丽的花纹,领口很高,做工非常精致。当时,她的婆婆是

上海人,20岁生日那天,婆婆特地到裁缝店订做了这件旗袍。婆婆去世后,张女士发现了这件旗袍,她就把它原封不动地保存在樟木箱里,因此现在还保存完好。每次拿出这件旗袍的时候,张女士总会想起自己的婆婆。她说,婆婆虽然生活在民国时期,但是没有一点封建思想,对自己也特别好,因此很怀念自己的婆婆。还有一位徐女士告诉记者,她家里还收藏着母亲结婚一周年纪念穿过的旗袍。徐女士说,这件旗袍应该是母亲在1946年买的,当时她母亲和父亲结婚一周年纪念,母亲就抱着徐女士的哥哥穿着这件旗袍拍了一张照片。后来,母亲到北方工作,这件老旗袍就放在她外婆家。直到母亲去世,在整理遗物时,才发现这件旗袍。徐女士就把它带回家,原来准备送给自己的亲戚,可是想起现在的女孩子很时尚,对老旗袍肯定不感兴趣,徐女士就一直把妈妈结婚纪念的旗袍珍藏在身边。

  刘晓庆设计师与晨报联手“征集老旗袍”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身着各式旗袍的刘晓庆让大家眼前一亮,为此,晨报特地联手该剧的服装设计,来征集南京的经典旗袍。只要你家中收藏有珍贵的旗袍,你都可以打进晨报热线参与活动。你可以讲述一段有关这件旗袍的故事,也可以讲述这件旗袍的制作过程,还可以讲述旗袍主人和旗袍的关系。晨报将从中选出代表刊登介绍,入选读者可以得到中秋大礼盒一份。最后,晨报将评出最佳做工奖、最佳怀旧奖、最佳时尚奖等5个奖项,这些中奖读者可获《金大班》演出门票一张。(今天下午3点半到5点半,晨报热线02586854530开通。或通过电子邮件参与:cbylbvip.sina.com,请注明“旗袍秀”。)

  作者:宋展云

  (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