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贵阳清退1300万“择校费”(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02:23 北京娱乐信报
贵阳清退1300万“择校费”(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2004年度,贵阳市两城区跨学年收取借读费1300万元。为此,几位人大代表奔波近半年,经有关部门干预,这些违规收取的费用终被勒令清退。实际上,所谓“借读费”就是变相的“择校费”。每逢秋季入学,择校便成为家长们的头号难题,多收的1300万元背后,掩藏的是“热点学校门槛挤破,薄弱学校门可罗雀”的鲜明比照,更折射出当下义务教育的种种怪现状。

  【收费违规】

  热点学校跨学年收借读费

  今年3月,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信访部门多次接到群众反映:贵阳市一些学校违反有关规定,跨
年度收取借读费。这一问题立刻引起了杜绍林、陶光亮、陈世和等几位市人大代表的关注。

  据介绍,2004年国家就已明确,坚决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违反规定跨学期收费,贵州省和贵阳市的物价、教育、财政部门于当年联合发文规定:借读费须按学期或学年向学生收取。

  抽查表明,贵阳市两城区中小学去年秋季入学时都存在跨学年收取借读费的情况:云岩区招收借读生1930人,借读费收取总额1100余万元;南明区招收借读生675人,收取借读费284.5万元;市属9所中学初中招收借读生人数165人,收取借读费42.4万元,其中应退费23.6万元。而这些跨学年收借读费的又多是一些热点中小学。

  几位人大代表认为,这些城区学校按最高标准收取了借读费,小学一次性收取6年、中学一次性收取3年借读费。这不仅严重违反规定,更增加了家长的负担。更何况,收取借读费本身就不合理。

  【愿打愿挨】

  家长交费为的是选个好学校

  那么,何谓借读费呢?2004年秋季入学前,贵阳市教育局、物价局、财政局联合下发的一份文件规定:对因自愿放弃就近安排入学的学生,学校可收取借读费,每学期最高不超过500元,按学年收取。一位学生家长说,“借读费”其实就是非片区的学生向就读学校交纳的“择校费”,如果不是为择个好学校,哪个家长愿意让孩子借读?

  杜绍林认为:“按照教育部的文件和规定,这个文件的合法性本身就缺乏依据。择校费演变为借读费,长期禁而不止,归根结底是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致。”

  在几位人大代表的调查过程中,不少学校辩解说,跨年度收取借读费是经家长同意的,且签订了承诺书。

  不过,代表们却认为,这些承诺书多属“不平等条约”,“学校老师召集家长开会,说上面要检查收借读费问题,因此请家长们写个承诺书,表示是自愿交纳跨学年借读费的。试问,家长们敢不写吗?”

  【怪状揭秘】

  择校班成了变相的重点班

  对于多数家长来说,能够交纳“借读费”不知已托了多少人情,费了多少气力。掩藏在“借读费”背后的,是当前义务教育出现的几大怪现状:

  怪现状之一,有钱不见得就能交出去。

  小学升初中报名当天,学生家长于某上午7时就来到学校排队,而此时校园里已是人满为患。老于告诉记者,择校生名额十分紧俏,找不到有分量的领导打招呼批条子,基本就没戏了。

  怪现状之二,为了挤进热点学校大门,家长千方百计把孩子的户口转到片区内的亲戚朋友家。

  怪现状之三,片区生想方设法托人找关系交择校费。

  一位学生家长透露,片区生和择校生是分班上课,熟知内情的人都明白,择校生的班级教学质量通常要好一些。杜绍林说,择校班和片区班学生的升学成绩存在较大差距,“国家三令五申不准办重点班,实际情况却是,一些学校借择校之名,办起了变相的重点班。”据新华社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