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标榜她,只怕其实不懂她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01:45 新闻晨报

  对待她,不必仰视,不必斜视,更不必窥视

  采访对象:陈子善(华师大教授,张学研究专家)

  记者: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张爱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并与商业结合紧密,变成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张爱玲是一个可以吃的女人,而且还是一个“超级耐
用消费品”,对此,你怎么看?

  陈子善:如果说张爱玲是一个可以“吃”的女人,那鲁迅就是一个可以“吃”的男人。能被“吃”的作家,首先作品非常有价值,没有价值,就没法“吃”。但凡在文学史上有点地位的作家,当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一个商业化的社会,自然会注重消费。成为一个可以“吃”的作家,是作家自己都不能预见的。但如果张爱玲健在,她一定不会同意。

  记者:是哪些元素,使她成为时尚标志?

  陈子善:她写出了现代人的生存和情感困境。这其中也包括她自己的生存困境。她把人性的复杂、阴暗、极端刻画得很好。张爱玲的作品是第一位的,个人经历是第二位的,离开作品,李爱玲、王爱玲遍地都是。

  记者:您认为,哪些作品是“吃”她吃得比较成功的?

  陈子善:这个问题,王德威曾有过专门研究,也就是所谓的张派传人。比如有人说,王安忆,也许她本人并不这样认为。但是,也有公开承认的,比如须兰。她就曾经说她受张爱玲影响很大。在台湾,朱天文、朱天心、王碧云也称自己受到了张爱玲很大的影响,她们中有的甚至走的比张爱玲还要远。但这种影响,并不是指直接模仿和借鉴。

  记者:在张爱玲消费热中,最大的误区是什么?

  陈子善:不要把张爱玲庸俗化,特别是生平的改编,突出她与胡兰成的那段故事。对于一个作家而言,男女情感并不代表全部人生。我主张改编作品,而不主张把作家直接搬上舞台,不是说绝对不可以,而是艺术上很难处理。试问,哪个演员可以演张爱玲,连及格都难!对待张爱玲,不要用轻率的态度,对这样一个重要的作家,不必仰视,也不必斜视,更不该偷窥别人的隐私,我就坚决不会去写什么“张爱玲生平大揭秘”之类的书。我们要研究作家,认真阅读她的作品,但不是去窥探隐私。

  她能红,不是写得太好,是其他人写得太差

  采访对象:小宝(专栏作家)

  记者:作为一个“耐用品”,张爱玲会被消费多久?

  小宝:张爱玲是个很清高的作家,自闭、自我保护,有神秘性,所以是可以长久消费下去的,就像一个信用很好的银行发出的存折,每年可以提取一定利息,但发不了大财。如果让她像“超女”一样轰动,那肯定是很奇怪的。

  记者:是什么,使她恰好与时尚吻合?

  小宝:她其实是个自私的女人,也不可爱,看事情看得又很刻薄,而现在时尚的本质,就是如此,都市中的女人也是如此,这符合时尚对人的设计。而且,张爱玲的红,不是因为她写得太好,而是因为其他作家写得太差,所以这个“红”的位置,就一直给她留着了。

  记者:若让你来给张迷画张像,你怎么画?

  小宝:这城市不如意的女人越来越多,而张爱玲这么好的身世,却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这给许多恋爱受挫、婚姻无着的人莫大安慰,于是就会去读她。阅读她是有年龄门槛的,一般人所说的老姑娘,或者说心态偏老,事事看不惯的人,会比较喜欢她。那些“超女”的拥趸,肯定不把她放在心上。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曾说,小说永远是写给弱势群体看的,爱情小说也是专门写给那些爱情生活不如意的人读的。张爱玲出生在一个大家族,对人生的看法又如此刻毒,当然会引起许多女性关注。但太刻毒的人,她自己的命运就不会好。所以,这是一个悖论。张爱玲的出名也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的。所以,想过幸福生活的女人,千万别当才女。

  记者:作为一个时尚符号,张爱玲有没有被误读的地方?

  小宝:最大的误读,就是把她的一段话或一句格言,当成生活导师。这是走得比较远的。张爱玲本人不是个积极生活的人,而现代社会,成功才是唯一标准。这样去看张爱玲是会看错的。因为按张爱玲的世界观,很多事情不值得做。她是生活的观察家,评判到位。但就像要做生意,看鲁迅不会成功一样;要做幸福女人,看张爱玲也不会有效果。此外,把老上海等同于张爱玲也是一种误读。其实,她的小说只是进入上海的众多渠道中的一条,真正的老上海与小说中的老上海是不一样的。

  早期的她有残酷之美,后期的她有苍凉之美

  采访对象:止庵(作家)

  记者:有人说,张爱玲是可以“吃”的作家,你同意吗?

  止庵:不止是张爱玲,鲁迅、曹雪芹都是可以“吃”。古今中外,这种现象不少。在法国,卡夫卡的像还被一家捷克旅行社用在广告牌上呢。张爱玲一生不愿受人打扰,也从未为自己制造商机。但是世上的事情很奇怪,越是不想把自己变成商机的,就越可能成为最大的商机。

  记者:是什么让她死后的10年中越来越红?

  止庵:首先,张爱玲是个文学奇才。她的文学成就,非但没被高估,很多方面还嫌关注不足。台湾有个女作家专门跑到美国去捡她的垃圾,这或许可以当成一个笑话,但也说明其中自有某种价值判断。作为旷世奇才,张爱玲的生平,她奇特的经历,包括她最后的死,是大家愿意议论,也议论不完的。其次,张爱玲生平中有很多空白。比如她与胡兰成的关系,除了《今生今世》,谁也没有写过。她1949年至1952年在大陆的生活,以后在香港、在美国的生活,都有很多空白,让人想象,其中有待发掘的东西很多。就像《红楼梦》一样,正因为它没有写完,世间才有了红学。

  记者:你眼中的张爱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止庵: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作家中除了鲁迅,张爱玲是绝无仅有敢直接面对人性黑暗,而且彻底放弃了廉价同情心的人。除此之外,她还是一个创作史很长的作家,从《沉香屑第一炉香》到《同学少年都不贱》,其间有四十几年。不少读者的关注点仅限于早期之作,其实她的创作后来发生了很大变化。早期的张爱玲有残酷之美,后期的她有苍凉之美。我们往往把她给变小变窄了。

  记者:张爱玲是一个很自闭的人,为什么反而成了“小资”的楷模?

  止庵:把张爱玲当成“小资”的代表,是一种严重的误读。真正的张爱玲让人敬畏,而且难以亲近。那么深刻,那么黑暗,又那么彻底,谁受得了?伟大的作家,通常都是不能接近的。就像太强的光,会把人眼睛刺瞎一样,而她就是这样一束强光。“小资”把她当成楷模,只怕还不懂得她是怎么回事吧。

  作者:晨报记者徐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