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女作家解读不同的张爱玲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6:42 华商网-华商报

  今日是张爱玲逝世十周年忌辰,对于张爱玲的阅读,也相对地成为一个热点。在一波一波“张爱玲热”涌来之际,面目各异的一个个张爱玲被送到了大众面前。曾经有人称,只有女人才能读懂张爱玲。那么,在一个个感情丰富、文笔优美的女作家的解读中,张爱玲又是个怎样的传奇女子?

  读她并不会一览众山小

  张抗抗(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时间,大家好像都在读张爱玲、谈张爱玲,如果不读张爱玲,好像就显得很落伍,对一个作家推崇到了这种程度,我就觉得有点奇怪了,很难理解。好像所有的作家都退却了,大家只知道有个张爱玲。想当初,张爱玲从被淹没到被发掘出来,确实令人眼前一亮,但我感觉,读张爱玲并不能带给人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最早接触张爱玲的作品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吧,她的《倾城之恋》当时确实震撼了我,令人难忘。后来接触到她在海外的一些作品。各种各样的佚作陆续出现,但我再也没有读过。平心而论,张爱玲无疑是一个很优秀的作家,但负责任地讲,她并不具有覆盖性,她的光芒、力量并不能覆盖一切,而且她的缺陷与不足应该说是很明显的。她是经常会有一种‘看破’,对人生世事的感悟与洞鉴,但她‘看破’之后,往往失去了自己的是非判断,这点是不足为训的,有时会令读者很迷茫,莫衷一是。

  我与她的心境不谋而合

  叶广芩(中国作协会员、西安市文联副主席)

  张爱玲嘛,我喜欢,读着读着,有时会掩卷长叹,有时会感觉她与我的心境不谋而合,在我目光所及的女作家中,我还是最喜欢张爱玲,她那种幽婉、哀怨,洋溢在文字中间的那种感觉、气质,有时与我不谋而合。在文字风格上,我不知是否受过张爱玲的影响,但心灵应该是相通的。面对张爱玲,我只是一个读者。读过那么多作家的书,与她的情感非常合拍,因为无论是生活经历还是文字感觉,有那么一种一见倾心的感觉,所谓“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前年我去日本时,所带的惟一行李就是张爱玲的好多书,而且在日本又多方搜集,细心通读了她的所有作品,小说、

散文,一字一句,
读后感
慨颇多,有了另一种感悟。我的书架子有一大格是张爱玲专柜,她是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作家,读进去后会有深深的感悟,文字背后的东西,字里行间所洋溢、所营造、所泄露的东西,值得读者细细品味。文化底蕴,非此不能出之。

  我像她?我咋没觉得呢

  盛可以(“70后作家”,被誉为“小张爱玲”)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盛可以因为把感情生活写得深刻得几趋凌厉,曾被誉为“小张爱玲”。但谈起这一封号,她却有点哭笑不得,“说我像她,我咋没这么觉得呢?”盛可以坦言,对张爱玲的了解,只能说是看过其作品,谈不上什么深刻认识,“可能是由于我喜欢‘舞文弄刀’的快感吧,让文字阅读起来如履薄冰,也如临刀尖。”于是就有人把她和笔锋直切人性痼疾的张爱玲联系起来。盛可以表示“我确实没学过张爱玲”,至于有人说她相貌也像张爱玲,盛可以笑称:“大街上俩毫无血缘关系的人还可以长得像呢”。本报记者 王锋 黄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