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女”热浪虽已退烧,从“超女”引发出来的话题仍很热。有些思考还是需要的,也很有思想文化含量;有的话题却有点低俗,不值得提倡。
定位于大众化的娱乐节目,“超女”通俗而又不媚俗,节目中散发出健康向上的青春活力。
最近看了一档时尚节目,却使我大跌眼镜。主持人把“超女”冠亚军的获得者李宇春、周笔畅的获奖理由归结为“中性”审美所获得的终端效应,由此引发出一个“中性”已经成为时尚的话题。
何谓时尚,时尚指的是当时的风尚,即流行的风气和习惯。用“中性”这个词来形容“超女”,显然是言过其实的。正如“超女”的节目主持人李湘说的那样,“她们无非就是剪了短发、不穿裙子的女孩子而已。私底下,她们也喜欢抹口红,戴手链,戴耳环啊。舞台上只是一个表象而已。”
对于“超女”这样一个轰动性的节目,媒体高密度的关注,这也不奇怪,媒体跟着热点走,但关注也要有个内容的选择。现在,一些媒体有一种不健康的心态,表现在报道上就是“过手便酸”,一些很普通的事情,经过他们之手,总会变味。
“中性”这个当下审美十分时髦的词汇,核心内容就是性别模糊。比如,男性穿花衣服,脸上打孔挂饰品,留长发扎辫子,身上洒香水,去美容院美容,穿裙子,涂唇膏,根据这位女主持的介绍,达到了这七个指标就算“中性”人了;女性的“中性”指标是:剪断发,不穿裙子,把领带当饰品,带男性帽子穿男性服装等等,女性达到“中性”标准,也有七个指标。主持人还列举了许多“中性”现象来论证这个观点。由此倒使我想到“另类”这个词汇,如果把个人另类的审美趣味作为一种时尚来引领,这似乎有点偏离了媒体应该担负的责任轨道。
国家话剧院的著名女导演田沁鑫执导的作品,如《生死场》、《赵氏孤儿》等,体现出的浑厚的雄性力量,根本不像出自一个女人之手。她说,她没有将性别本质化,这只是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中性”立场,但这不等于生活中的她。
正如中国哲学所言,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男人为天,女人为地。乾坤既称阴阳又象征天地。梨园界就有乾旦坤生一说,乾旦指的是男性演女性,坤生指的是女性演男性,那是在舞台上唱戏,不是生活中做人。现在的社会,阴盛阳衰,在呼唤男人振奋阳刚之气的同时,女性也要回归到温柔的本质,这也是社会的一种自然和谐。
吴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