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一盏“红灯” 两代沧桑(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12:54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记者李丽

  41年前,现代京剧经典《红灯记》诞生了。在此后的岁月里,有两个人的命运与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刘长瑜———中国第一代“李铁梅”,耿巧云———中国“第二代”李铁梅,两人既是同行,也是师徒。这两位不同时代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近日将同时现身广州中山纪念堂“红色经典现代京剧名家名段”晚会的舞台。41年沧桑,一盏“红灯”如何影响她们的人生?两位艺术家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刘长瑜:我沾了“李铁梅”的光

  “我觉得作为一个唱戏的,我这一生的辉煌也太长了。其实我
知道自己只是赶上了时候,我沾的是‘李铁梅’的光。”作为第一代“李铁梅”,刘长瑜当年在中国的走红程度超过当今任何一个天皇巨星。可回忆起当初的辉煌,她却非常平静。
一盏“红灯”两代沧桑(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图:刘长瑜

  九岁学戏

  旧时大多是出身穷苦的孩子才去学戏,但刘长瑜却例外地生于富裕之家。因父亲喜爱京剧,14个孩子中有3个受到潜移默化而学了京戏,刘长瑜也是其中之一。九岁那年,她进入中国戏曲学校学习。1958年,刘长瑜有幸跟当时的“四大名旦”荀慧生学《红楼二尤》,她演尤三姐。一次演出完,她心里正美的时候,荀慧生却对她说:“行了行了,别膜拜我了,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教你了。”刘长瑜觉得好似凉水浇头。几天后,荀慧生才跟她说:“你演的是尤三姐呀,你怎么上台演我这个60多岁的老头子?”“我当时一下子明白过来。我知道我错在哪里了———他是批评我只懂模仿,没有自己的风格。荀先生把最要害的东西给我点破了!”刘长瑜说。
一盏“红灯”两代沧桑(组图)
初举“红灯”

  1964年,已成为当红花旦的刘长瑜接过了扮演《红灯记》中“李铁梅”的重任。因为这出影响深远的戏,刘长瑜见到了毛主席,也结识了她生命中的恩人———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一开始却没少批评刘长瑜。“我是学花旦的,出场讲究喜兴,一出场一撩帘都面带笑容。我一开始演李铁梅时也这样,总理就批评我了,说:‘长瑜呀,你怎么那么高兴呢?笑眯眯的。这可是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呀!’”慢慢地,刘长瑜就改掉了自己的毛病。最让她毕生难忘的是在那段人性沦丧的特殊年月里,备受摧残的刘长瑜因为周总理一句话而得以脱离苦海。“那是1967年,文艺界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总理当着江青的面说:‘长瑜和我一样,都是旧官僚出身,但是和家庭划清了界限,她现在演的就是革命戏嘛,她也是我们党培养起来的嘛。’当时我的泪水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多少年过去了,一想起总理的话,我还禁不住要流泪。在我的内心里,我一直把总理当成亲人。他走的那一天,我悲哭得脸都肿了,回家就发高烧,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缓过劲来。”

  老有所为
一盏“红灯”两代沧桑(组图)
  身为第一代“李铁梅”,刘长瑜业务过人、为人大气,这使她最终担任了中国京剧院常务副院长的工作。事业的重担使她无法兼顾家庭。“这么多年下来,我觉得挺对不住他(丈夫白继云)的。作为一个男人,他老是在辅助我,一般人肯定会觉得自尊心受不了。所以我也非常尊重他,家里大事小事我全问他,他偶尔发发脾气,我也从不说什么。”最让刘长瑜觉得愧疚的是她给儿子的母爱太少了。“有一天晚上我演出回来,叫不开门,屋里的灯却都亮着。我从窗子里爬进去,看到孩子抱着宝剑睡了。原来他害怕,抱着斩妖剑再开着灯就不怕了……”后来刘长瑜的儿子没上成大学,在一家公司打工,刘长瑜觉得“是我欠他的”。

  如今,刘长瑜已经退休了。她可以把一半时间放在家里,可另一半时间她还是忍不住要献给她最爱的京剧事业。除了演出,她如今做得更多的是教学,“我这个年纪不能再演花旦了。京剧艺术自有后来人,我很高兴也愿意把自己所会的都教给年轻人。”

  图:“红灯”高举,壮心不已

  耿巧云: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跟老师刘长瑜一样,耿巧云9岁就进入戏校学习。作为第二代“李铁梅”,耿巧云与《红灯记》的相遇并不晚。“我一进戏校就接触了这出经典现代京剧。”但真正与“李铁梅”这个角色挂上钩,却少不了一个人的功劳———第一代“李铁梅”刘长瑜。

  “我记得当时我11岁,学校特邀刘长瑜老师来讲课,我有幸跟她学习。”当时的耿巧云年纪虽小,却已经显露出了演花旦的才华,这些都被刘长瑜看在眼里。到了后来,刘长瑜索性把这个特别有灵气的学生带回自己家开小灶。正是在那段岁月里,师徒二人奠定了比母女更深的感情。

  1981年,耿巧云从戏校毕业,刘长瑜向中国京剧院的院长推荐了这棵好苗子,耿巧云得以留在北京。“当时我年纪还小,刘老师一边演戏一边继续教我。为了让我尽快积累舞台经验,她每次演出都把我带在身边,一有机会就让我上台。到后来,她甚至让我演‘小姐’,自己演‘丫鬟’……”刘长瑜的无私深深震动了耿巧云。

  直到多年以后,耿巧云也成了名角,刘长瑜依然时时鞭策着她。“有一次团里让我演一个配角,我心里很不乐意。刘老师知道了以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我听了很惭愧。后来我很努力地把这个角色演好,外界评价很高,认为我不但演得了主角,也演得了配角,是个好演员。”

  受刘长瑜的影响,耿巧云也对培育下一代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国戏校、大专、附中、成人教育……学生多得我都数不过来。”“我一直记得刘老师当年教我时的情景,记得她的耐心。只要她懂的,她肯定一滴不剩地全教给我。很多人不理解,她却对人家说:‘巧云是我生命的延续,也是我艺术的延续。’”耿巧云说:“正因为刘老师当年毫无保留地教了我,今天我才会那样教自己的学生———我没有权利保留她曾经毫无保留教给我的东西!”
一盏“红灯”两代沧桑(组图)
图:耿巧云(左)不负师望

  最是难忘“李铁梅”

  虽然演过无数角色,但无论是刘长瑜还是耿巧云,她们最难忘的还是《红灯记》里的“李铁梅”。刘长瑜说:“《红灯记》主题好,能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剧本好,是艺术家们精心编写的;艺术上更是精益求精,将其他艺术门类完美地融入到京剧中。而‘李铁梅’则是我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我无论是在思想、行动还是在做人方面都深受这个形象的影响。”耿巧云也是一样的想法。她说:“《红灯记》经过这么多年,依然保持着当初的原汁原味,每次演出,台下必是掌声久久不息。”耿巧云说,直到今天,她还在为“李铁梅”精益求精,“每次演出我都请刘老师来看,请她指出我的不足,对艺术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

  对于京剧的发展与未来,刘长瑜认为必须要创新,“但创新并不是浮躁,因为一出好戏的成功必然需要反复的推敲与体会。对于年轻的观众,我们要用真正的精品打动他们,让他们领略到民族艺术的魅力,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们”。耿巧云则说:“京剧是一门清贫的艺术,但也是我们应该坚持从事的事业。假如连我们自己都不坚持,京剧又谈何未来呢?”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