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四年的精心打磨,昆剧《班昭》昨晚在逸夫舞台亮相,并接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委们的评审。来自四面八方的昆曲爱好者和大学生用热情的掌声表达了他们对新版《班昭》的由衷喜爱。
四看《班昭》仍感动
复旦大学小王动情地告诉记者,这已是她第四次看《班昭》了。面对当今社会的种种诱惑,《班昭》一戏折射出的人生况味让人感动。昆剧通过班昭的写作生涯来写学风,写文风,这就有了强烈的社会针对性。
面对一些知识界人士怀着浮躁的心情追求立竿见影的学术效果这一现状,班昭以一辈子的心血与执著成就了《汉书》,这种对生命意识和生命觉悟的清醒,具有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和艺术震撼,所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班昭生前走过的是一条非常曲折坎坷的路,身后留下的却是一座丰碑。
音乐典雅唱腔美
已经从南洋中学退休的张老师称赞昆剧《班昭》的唱腔华丽,音乐典雅,表演精彩,充分展现了昆曲本体艺术的魅力。他说剧中设计了不少有分量的唱段,大多运用了传统的昆曲唱腔,使昆曲融合文学、音乐、舞蹈的特点在舞台上得到了较充分的展现。尤其是演员的表演出色,担任主演的张静娴和蔡正仁,都是国内优秀的昆曲艺术家,他们是在用心塑造角色,他们在舞台上的演唱已和剧中人物融为一体。尤其是演班昭的张静娴,从14岁的少女一直演到70多岁的老妇,集花旦、闺门旦、老旦于一身,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都被她表演得形神毕肖、入木三分。而蔡正仁则令人信服地演活了马续的憨厚执著和忠诚淡泊。
不断修改磨精品
来自外资企业的小吕说,她是看了新编剧目《司马相如》和《班昭》后才逐渐迷上昆剧艺术的。她认为,经典传统剧目就好比原汁原味的线装书,而优秀的新编剧目就好比引人入胜的白话本,虽然前者在技艺上略胜一筹,但后者则在情感冲击上更动人心魄。像原创剧目《班昭》,既能通过“折桂令”、“山坡羊”、“小桃红”等曲牌感受到纯正的昆剧神韵,又能与剧目内涵产生共鸣,她和她身边的不少人就是这样改变了对昆剧的看法,甚至爱上了昆剧。她指出,从《班昭》排了又排,改了又改,磨了又磨,演了又演这种打磨作品的精神,使她看到了昆剧的希望。
面对观众的热情,上海昆剧团的团长蔡正仁激动地说:虽然这出戏已经演了70多场,为了这次演出,全团演员不敢有丝毫懈怠,古老昆剧的艺术探索能够得到新老观众的厚爱,这是最令人欣慰的。
本报记者 端木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