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清人妙手生花《核舟记》不仅仅是传说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16:11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早报昨日14:30讯记者肖姗姗摄影向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还记得初中时的这篇课文《核舟记》吗?其中描写了一位名叫王叔远的奇人,能在小小的果核上雕刻出一艘船,有窗有楫有炉有壶有人,栩栩如生。原以为这已是传说中的奇物,谁料,在本报热门栏目“成都宝藏”第6期专家鉴宝活动中,竟然真的出现了一枚与《核舟记》中的描写一模一样、出自清朝咸丰能工巧匠之手的橄榄核舟。

  现身两手空空前来鉴宝

  与前来鉴宝带着大包小包的藏家不同,林先生两手空空而来,轮到他进场鉴定时,专家都感到纳闷,不知他到底是来看热闹,还是真有东西要鉴定?摸了半天,林先生从狭小的裤袋中掏出两个装胶卷的小塑料筒,打开后,两个褐色的椭圆状东西呈现在众人眼前,在一片疑惑声中,林先生不紧不慢地将两样东西叠放在一起,记者凑上前仔细一看,天!竟然是一只小船!船长不到两厘米,却花纹精细。专家一看,连连惊叹:“这不是核雕吗?就是古文《核舟记》中描写的微雕核舟。”

  来历百年核舟小孩玩物

  林先生向记者出示了一张《光明日报》的剪报,上面介绍了一只与他一模一样存于广州的核舟,报纸上写道:“所刻年代为甲午年,即清道光14年,距今150年。”专家告诉记者:“这的确是清代的工艺,几乎已经失传了。”关于这个“小宝贝”的来历,林先生笑道:“是上世纪80年代从箱子里翻出来的,开始随便拿给小孩子玩耍,后来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了介绍,当时汗就急出来了,这么好的东西啊,居然拿给小孩子耍,想起都后怕。”估计核舟是件宝贝后,林先生赶紧将它好好地包了起来,又怕受潮,就密封在了胶卷筒中,此番带来请专家鉴定。

  精致米粒窗户船底刻赋

  据专家介绍,这只核雕表现的是苏东坡贬官黄州后,在宋朝元丰五年游赤壁时的情景。船头坐的正是苏东坡和他的友人,船内还有两人在凭窗远眺。而那窗户只有米粒大小,却可以自由开关。船底好像很不光滑,翻过来一看,发现全部是黑色的小点,这是什么?专家笑道:“那不是黑点,你拿放大镜看看,刻的是《前赤壁赋》的第一段全文和第二段首4个字。”不会吧?这么小!记者拿过放大镜一看,果然清晰地看到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的字样!

  读经典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持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据明·魏学洢《核舟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