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不能被自身的“排泄物”压垮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14:05 新民晚报

  人人都有一个“厕所”,生理的排泄物与内心的“排泄物”都需要通过这个“厕所”消除,而人们粗鄙的习俗与内心世界的灰暗,终究要在时代的进步中被逐渐“大浪淘沙”。这就是昨天晚上,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话剧周的压轴戏《厕所》给观众带来的启示。舞台上,编导和演员们精心营造的三个时代厕所环境,在让观众们好奇并切身感受到剧中人物喜怒哀乐的同时,也成为寓意深刻的象征。人永远在光明的追求与阴暗的发泄中交互生存,但人类不能被自身的“排泄物”所压垮。

  背景逼真

  《厕所》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80、90三个年代的北京,一名从北大荒回城的知青史爷,子承父业地担当起了看守厕所的工作。大幕拉开,观众看到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简陋灰砖公厕,一溜儿蹲坑,自由撰稿人胖子、包工头三丫儿、外交部“厕所画家”张老、同性恋英子……一个个京城的“升斗小民”,“兢兢业业”地蹲在厕所里谈天说地。

  随着时代的变迁,厕所的装修也越来越豪华,从古建筑式样的收费厕所,变到最后的金碧辉煌的全自动厕所。编导把平时国人避而不谈的“如厕”问题,直白地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描述那些上厕所的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中的不同身份,揭开了各个时期生活表象下所暗藏的黑色潜流。在对历史的冷视中,检索人性的善恶,可谓煞费苦心。

  语言生动

  编剧过士行对于当代语言的运用准确而熟练,整出剧里,他充分体现出自己特有的黑色幽默,用尖锐刻薄的玩笑,对社会出现的扭曲现象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如借着“水门事件”的由头调侃史爷的“史门事件”,让摇滚女靓靓自称“首都文艺工作者”。此外,人物对白里夹带着不少老北京的土话,如“闷地儿密(偷着乐儿)”,“给一大哄(起哄嘲笑)”等等,在特定环境下显得尤为生动,让那些熟悉北京语言的人们忍俊不禁。至于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粗口”,其实在剧中并没多大的体现。

  尚有缺憾

  有人把话剧《厕所》比作是“蹲着的《茶馆》”。而昨天记者在看完之后觉得,该剧从时空的转换,情节的连贯以及人物塑造上来看,还是和《茶馆》相距甚远。例如,《厕所》用不同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相声来贯穿幕间的创意确实不错,可相声本身的内容和剧情并没多大联系,有些不了解情况的观众被弄得一头雾水。另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圈内人都觉得《厕所》的角度新颖,情节却过于简单,对人物的刻画不如《茶馆》细致。本报记者张艺

  《厕所》剧照 胡晓芒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