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故事
傅国涌专栏
“饿死的暴骨失肉,逃亡的扶老携幼,妻离子散,挤人丛,挨棍打,未必能够得到赈济委员会的登记证。吃杂草的毒发而死,吃干树皮的忍不住刺喉绞肠之苦。把妻女驮运到遥
远的人肉市场,未必能换到几斗粮食……灾荒如此,粮课依然,县衙门捉人逼拶,饿着肚纳粮,卖了田纳粮。忆童时读杜甫所咏叹的《石壕吏》,辄为之掩卷叹息,乃不意竟依稀见于今日的事实。”
“河南的灾民卖田卖人甚至饿死,还照纳国课,为什么政府就不可以征发豪商巨富的资产并限制一般富有者‘满不在乎’的购买力?看重庆,念中原,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其时,河南发生严重饥荒,1943年2月1日夜,《大公报》主笔王芸生在读了记者张高峰采写的《豫灾实录》通讯后,心情激动,挥笔写下了这篇题为《看重庆,念中原!》的著名社评。第二天,此文一出,重庆街头,人们争相传阅,蒋介石大怒,当夜,《大公报》就收到了“军委会”停刊三天的处罚令。三天后,《大公报》的发行量从每天六万份猛增到十万份。陈布雷告诉王芸生,蒋压根不相信河南有灾,认为是虚报灾情,一看到“赤地千里”、“哀鸿遍野”、“嗷嗷待哺”之类他就要骂娘。
然而,翻开蒋介石1943年4月11的日记,我们将会发现与《大公报》的报道、评论相似的记载:
“公务员生活穷困万状,妻室以产育无钱多谋堕胎者,有医药无费,病贫亦深者。华侨在粤,有鬻子女过活者。河南灾区,饿莩(殍)在道,犬兽食尸,其惨状更不忍闻。天呼!若不使倭寇从速败亡,或再延长一二年,则中国势难支持。余将不能完成上帝所赋予之使命矣!奈何苍天上帝盖速救我危亡乎!”
确实,“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蒋介石有他强硬、刚愎自用的一面,但在某种程度上他又是一个容易动感情的人,在他的日记中不时有“泪涔涔下”、“泪珠盈眶”等语句。难怪1945年秋天,毛泽东的重庆之行,一眼洞穿了蒋“搞民主无量,搞独裁无胆”,满心欢喜地回到延安,知道自己已胜券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