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重阳节的人文关怀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07:3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人文精神有关,重阳节更不例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这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早就妇孺皆知了———它生动演绎了重阳日作者“倍思亲”的骨肉深情。

  农历九月,正是天高气爽、硕果累累、菊花盛开、丹桂飘香的收获时节,先民们于是
有了赏菊闻香、登高望远的雅兴。九为阳数,又是汉语中最大的阳数,且“九久”同音,含长久之意,象征尊贵、福寿。九月九日为“双九”、“重九”,亦即“重阳”,当然更是“吉祥数字”了,于是“重阳”便顺理成章成为一个寓意吉祥长寿的好日子。自汉代起,民间逐渐形成重阳日饮菊酒、吃花糕、插茱萸和登高祈福的浪漫习俗,重阳于是成为思念亲人、孝敬长辈的节日。

  重阳节的人文精神在历代文人的登高赋咏中走向极致。“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就在重阳节滕王阁聚会上写下不朽名篇《滕王阁序》,其《蜀中九日》写得也很传神:“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更有“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的佳构。南宋词人李清照的《醉花荫》千古传唱:“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曲《醉花荫》,将苦苦思念郎君的一代才女借酒消愁之状刻画得淋漓尽致。

  相对而言,现代人由于社会、经济、交通和信息的逐渐发达,更因思想观念的更新,重阳思亲的方式与内涵跟古人大相径庭,大我取代小我,意义与气度上有了质的飞跃。毛泽东写于1929年10月的名篇《采桑子·重阳》就堪称典范:“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大画家齐白石正在北京,重阳那天友人约他共登西山,眼看东北沦陷,白石哪有闲情逸致?便就近登上宣武门,看到周围炊烟四起,心中不免波涛翻滚,脱口咏出“莫道天塌无人撑,犹峙西山在眼前”的诗句,表达对祖国未来的坚定信念。流落台湾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每年重阳都要登阳明山遥望大陆,他的怀乡诗与余光中的《乡愁》在海内外广为传诵,成为期盼祖国统一的经典之作。

  斗转星移,重阳节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提议重阳节为“五老”祝寿,并赋诗抒怀。1989年,我国正式将重阳日定为老人节,使重阳的人文精神进一步普及与升华。据悉,庐山从2004年起将每年重阳节所在周定为“敬老活动周”。河南的重阳节登嵩山、咏诗敬老活动也逐年红火……以诗会友、尊老爱老的人文精神正在神州代代传承。愿全社会珍惜重阳节、重视老人节,愿重阳日源远流长的人文关怀成为推动精神文明与

和谐社会的一柱风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