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
(广州,工程师)
《经济学帝国主义》高小勇编,朝华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经济学的争议》薛兆丰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我是体育老师》熊秉元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经济学是解释人的行为的经验科学,以其强大的解释力和推测力日益受到重视,君不见下至报刊评论小品、上至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分析触目皆是。其中最常用的载体当属经济散文。
近年来,经济散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是个不难解释的现象。一方面,经济学因以“理”服人(以公理化假设为起点、重视逻辑推理和理性推测)而需求甚旺。此外,练习逻辑推理的最佳工具——数学因门槛较高让人生畏,而千字文式的散文体裁以深入浅出的风格大大提高了可读性,这是阅读成本较低的选择了。另一方面,经济散文取材随意,觅得有趣的生活现象即可为文,利用少数几条原理便可尝试解释一下现象的内涵,这是生产成本较低的含义了。跃跃欲试者众,竞争当然激烈,佳作较易出现,熊秉元的《我是体育老师》、薛兆丰的《经济学的争议》和高小勇编的《经济学帝国主义》便是其中的代表。
要窥经济学的大纲,宜读《我是体育老师》。作者是位教授,篇章结构有教科书的影子。他从学科的公理假设(人性自利)说起,经需求、供给,论及交换分工,以至交易费用和制度分析。每个原理均配以一则生活小事或寓言故事,以助理解。它为你呈现了经济学发展至今的一个横切面。其之于经济学与《苏菲的世界》之于哲学相似,是不错的入门读物,区别在于后者更重于展示学科的纵切面。
如果你喜欢观点鲜明的文章,而又对社会现象的解释感兴趣,那么《经济学的争议》就再适合不过了。试举几例验之。《行医管制才是症结》一语道破了医改的弊病,今年公布的医改报告不过是对某种事实的追认,其后果仅用经济学原理本就能推测出来;《文笔的定价》讲述在不同约束条件下文稿的定价选择,引导我们对刚性的薪酬制度的思考;《深大菜票与联系汇率》以类比的手法说明了联系汇率的原理;《国际贸易中的胡说》则教会你如何读懂“外贸收支结余表”。该集子中“捆绑销售”的文章也有妙品,我收益最大的一篇是关于读物选择和阅读策略的《明师与名师》。
《经济学帝国主义》是《经济学消息报》的文摘,共六册。该报是经济学科班学生重要的课外刊物。从那里你可以读取到关于粮棉改革、金融风暴、电信重组和高校扩招等现象的分析和争论。由于是学报,文风可能偏于严谨。但从中你不难梳理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改革的脉络,是研究者和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
此三种集子的共性是使你像经济学家一样地思考。对于经济学的爱好者而言,大众传媒上“言必称制度、鹦鹉说需求”式的经济学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内行人士而言,若从中领略到同行对原理知识的妙用,定会拍案叫绝。此类文体确实老少咸宜。
也许你会说,这些文章不都登在大众媒体上吗?大多是,但集子能大大降低你的搜索成本,正如百货公司般。况且,出书成集的过程也筛去大量的赝品,不正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收益吗?
概言之,经济散文是引领你了解经济学原理的快捷方式,能增加你阅读的“利润”。
图:
《我是体育老师》
熊秉元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