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品特 中国人的老相识(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15日07:54 华商网-华商报
品特 中国人的老相识(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哈罗德·品特(资料照片)“居然是品特?出人意料!不过平心而论也合情合理。”获悉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这位英国剧作家之手后,中国社科院外文所陆建德副所长如此反应。恐怕很多人听说品特获奖的反应就像看了他的荒诞剧一样:第一反应是想不到,然后越想越糊涂,可最后咂出点滋味来:其实还真挺是这么回事的。

  对于始终心怀诺奖情结的中国人来说,任何一位作家得奖似乎都有着特别的意义。而这次的品特,又让国人品出什么“特”来了呢?

  更多是作为政治明星被了解

  昨日,记
者采访了多位外国文学学者,想请他们谈谈对品特获奖的看法。但出乎意料的是,包括几位英美文学学者在内的不少学者均表示“对品特及其作品实在是不了解,不知为不知,就不‘胡说八道’了”。甚至有学者直言“不好意思,没听说过此人”。

  但有意思的是,品特被中国文学研究界“相见不相识”,却是另一拨学人的“老熟人”。当年英国在伊拉克的战争行为让众多研究学习国际时事政治的师生认识了这位反战作家。北大国际关系学院一李姓研究生对记者称:“2003年入学时我就知道他了。那时正值英美进军伊拉克,品特是坚决的反战者,老头儿以笔为枪出了不少风头。能抛开政治因素选上他,这么说来诺贝尔文学奖还是挺公平的。”

  而更有趣的是,品特刚刚在今年3月宣布弃文从政,瑞典皇家文学院等于给他颁了个终身成就奖。而这也令各国文学界都小有微词。北大的曹文轩教授却不以为然,“作家不应该只关注可以下笔的‘小’,‘大’的东西更是作家应该关注的。普鲁斯特这辈子都没怎么出过屋,但是德雷福斯冤狱时,他同样勇敢地站出来说话。”品特的这一价值取向同样是作家风骨的一种体现。

  其作品早就上中国舞台

  尽管品特在中国此前并未受到多少关注,作品也极少被译介。但中国戏剧界、特别是先锋戏剧受到过他的不小影响。

  “也许因为我自己是搞戏剧的吧,我觉得品特的获奖是给全世界戏剧人挣脸了。他的作品充满了变革,因此具有很强的世界性,对于中国戏剧人也并不陌生。”先锋导演孟京辉表示,早在1990年孟京辉曾导演过品特的《送菜升降机》,因此,品特的获奖让孟导感觉很亲切。但他同时又表示遗憾:“像他的《情人》等好几部作品,国内很多戏剧院团和学校都排演过,但可惜的是,中国导演和演员很难领会他的精髓。”其实,就算在品特的祖国英国,其作品也以难懂著称,英语文学中就有“品特式的晦涩”之说。

  既然是故人,断了联系就更为可惜。而陆建德也表示,希望能以这次诺奖为契机,让国内研究界、文艺界重新“寻找品特”、“发现品特”。但很大程度上承担着传播任务的出版界的态度却不是那么“配合”。在上海一家出版社负责新书策划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品特的作品恐怕对于所有的中国出版社都是个烫手山芋,还是不接为妙。”一者本来戏剧剧本在图书市场的受众就有限,“连莎士比亚的作品都不好卖,何况品特还是荒诞派剧作家”;二来,中国翻译界的水平也确实有限,“而这些年中国翻译作品的质量一直遭千夫所指,而品特的作品在英国都以难懂著称,请不到合格的翻译,出版那天不就是挨骂的开始么?”

  因此,尽管品特让中国文坛叫好声一片,但叫好不叫座却是这位诺奖新贵在中国最有可能的命运。本报记者 黄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