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世纪良知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02:57 新闻晨报

  周立民:《随想录》改变了我一生(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昨天晚上记者联系到周立民的时候,他已经赶到了华东医院见巴老最后一眼。出于尊重巴老,他没有接电话,但当记者发短信给他时,他耐心地一一回复了记者。据他回忆,他最初接触到巴金的书是《巴金六十年文选》,它选录了《随想录》的大部分篇章。那时候周
立民刚上初中,每天中午放学,为了读上几页《随想录》中的文字,恨不得立即跑回家。

  由于喜欢这些讲真话的书,周立民从千方百计搜求、阅读巴金的所有作品,到阅读他的传记,到考上中文系研究生研究他,再到成为晚年文集《再思录》及其增补本的编选者、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一步步走来,终于离他越来越近。

  据他介绍,巴老写《随想录》的时候身体状况还不错,因此《随想录》的写作是在一种开放的心态下完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所指的,作者始终处于与社会信息的及时交流和反应之中。《随想录》的第一篇是《谈〈望乡〉》,当时这部日本电影在中国上映以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巴金就出来发表意见,通过为《望乡》辩护,对于人道主义的情怀进行了再度的重申,而对于文革的反思则成为《随想录》中最闪亮的一部分。

  徐开垒:《随想录》解冻了文学冰河(《巴金传》作者、高级编辑)

  昨天20点,记者拨通了徐开垒上海家中的电话,电话中,84岁的徐老先生悲痛异常:“我从50年代开始就认识巴老了,他对我们这代人影响很大,而他的去世对我们这代人的打击也特别大。不说别人,我就是读着他的作品走上革命道路的。”

  徐开垒在中学时代就拜读了巴金先生的《灭亡》和《家》。50年代起,徐先生写过多篇“巴金访问记”以及与巴金先生有关的传记和评论文章。1977年5月,他又编发了巴金先生为文坛解冻起划时代作用的文章《一封信》。他向记者回忆起当年巴金发表“随想录”的时候:“‘文革’结束以后,巴金坚持‘把文学创作作为我自己主要的工作,由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这个基础上,他怀着真诚写出了《一封信》,写出了《随想录》,这些文章对在“左”的思想路线指引下长期形成的文学冰河,起了解冻作用。

  在他看来,巴金通过《随想录》留下了一个作家对于生命的关切,对于社会的重新思考———他不惜解剖自己来唤起民众,在当代中国树立起一个面对苦难、抵抗遗忘的榜样。

  说真话,用血泪解剖自己

  说真话其实不容易。

  有多少人想安享晚年,太太平平过完这一辈子。可巴金偏不,古稀之年的他目睹文革之后假大空盛行的社会不良风气,终于忍不住,清清喉咙宣布有话要说。

  那是他用血和泪无情解剖自己的“忏悔录”,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书”。当时,巴金已然74岁高龄,在潜心翻译赫尔岑的著作《往事与随想》的同时,又开始在香港《大公报》等报纸副刊上撰写专栏文章。从无标题到有标题,从无计划到有计划,巴金接触各种题目,议论各样事情,一写就是8年。

  1980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集《随想录》,到1986年12月出齐;1987年9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合订本。从此,惊天动地。

  有人善意劝他尽早搁笔安心养病,有人恶意冷嘲热讽,但他不为所动,每天给自己规定一个写作计划,有时甚至每天写不到两百字。在这个解剖自己、挖自己伤疤和怀念故人的过程中,他很痛,但仍在坚持,因为:“我做了我可以做的事。我做了我应当做的事。”

  那是他用最内心的声音呼唤出的呐喊,尽管“说真话”这个道理似乎浅显得人所尽知。

  “我相信过假话,我传播过假话,我不曾跟假话作过斗争。别人“高举”,我就‘紧跟’,别人抬出‘神明’,我就低首膜拜。即使我有疑惑,我有不满,我也把它们完全咽下。我甚至愚蠢到愿意钻进魔术箱变‘脱胎换骨’的戏法。正因为有不少像我这样的人,谎话才有畅销的市场,说谎话的人才能步步高升……”

  “运动一个接着一个没完没了,每次运动过后我就发现人的心更往内缩,我越来越触不到别人的心,越来越听不到真话。我自己也把心藏得很深,仿佛人已经走到深渊边缘,脚已经踏在薄冰上面,战战兢兢,只想怎样保全自己。”

  这根本就是一个平凡人将之深埋在心中不愿启齿的真心话。

  文革后那么多人选择了习惯性缄默,却偏偏只有他有勇气说出了口。他就像《皇帝的新衣》中那个孩子,一语道破别人不敢说的简单事实。

  当年“说真话”的口号一经提出,当即为无数青年人所响应;而在这个时代,依然有着那么多人畏缩着不敢说真话。“说真话”的精神永不过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