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我是靠友情活着的”(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09:12 扬子晚报
  一、温馨的回忆

  “我的生命大概不会很长久吧。然而在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和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盏灯就是友情。我应该感谢它。因为靠了它我才能够活到现在;而且把旧家庭给我留下的阴影扫除了的也是它。”

  巴金常常说:“他是靠友情活着的。在二十年代,巴金独身一个,从事社会活动,支持他的正是一群志同道合,有着共同奋斗精神的年轻朋友。

  三十年代,巴金南下闽粤,北上京津,与靳以一起创办文学杂志和文化生活出版社。

  四十年代,巴金在战火中四处
奔波,朋友们相濡以沫。当战争与贫困夺走了许多朋友的生命时,他在悲痛中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怀念之文,每个文字里都寄托了对朋友的思念与爱。

  五十年代,在文艺界普遍沉闷的空气下,巴金依然凭着一颗赤诚的心,与朋友亲密合作,推动了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
“我是靠友情活着的”(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与张瑞芳、靳以、方瑞在北京。

“我是靠友情活着的”(组图)
巴金与吴克刚一家摄于台湾。

  二、劫后的笑声

  “我一刻也不停止我的笔,它点燃火烧到我自己,到了我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感情也不会在人间消失。我感到我有两倍的勇气,有两倍的力量。究竟由于什么?我得到回答了:由于友谊。”

  “文革”爆发,人类最美好的感情遭到了史无前例的践踏。但是巴金身陷灾难中,感到最宝贵的,依然是朋友中一颗“黄金般的心”。他更加明白,人活着,不是为了“捞一把进来”,而是为了“掏一把出来”。大劫虽过,创伤难治,虽然劫后余生的老作家们又重新沐浴春日的阳光,但毕竟被严重摧残了身心健康,来日无多,巴金怀念着文革中迫害至死的朋友与亲人,面对着一个个向他告别的老朋友,他又写下了滚烫滚烫的悼亡之作。
“我是靠友情活着的”(组图)
几代人的友谊,1981年摄于北京。

“我是靠友情活着的”(组图)
曹禺在巴金寓所做客。

  三、友谊的桥梁

  “一个作家,一枝笔可能起不了大的作用,但是一滴水流进海洋就有无比的力量。只要全世界的作家团结起来,亿万枝笔集在一起,就能够为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更美的未来。这才是我们作家的责任。这是理想,也是目标。”

  五十年代,巴金曾多次前往苏联,参与各类政治活动与文学活动。六十年代,他又多次访日,总是满载友情而归。在日本作家中他有不少知己朋友,文学的纽带把他们的心拴在一起。频繁往来,相互信任,大家的心融合在一起,燃着友谊的火。他,这个著名的评论家和法国文学研究者,终于找到了他的主要工作——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也是他用心血写成的“天鹅之歌”。他的确为它献出了他晚年的全部精力。
“我是靠友情活着的”(组图)
巴金与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

  四、有朋自远方来

  老人说过:“人民友谊既深且广,有如汪洋大海,多一次访问,多一次心与心的接触,朋友间的相互了解也不断加深。”

  巴金的客厅,古朴典雅,却弥漫着现代的空气,它向全世界的客人敞开了大门。巴金的客厅,光线不亮,但友情却像一盏明灯,把生命照得通亮。老人晚年深居简出,但那个大客厅里终日高朋满座,不断传出朗朗的笑声。来自各国的学者,诗人和作家,都曾在这里感受到友情的温暖。他们或许是慕名而来一睹老人的神采,或许是面对面地向老人倾诉心灵深处的隐秘,也可能是想听一听老人面对世界发出的良知的声音。但老人却平静地说:唯有友情才是人心靠拢的纽带。
“我是靠友情活着的”(组图)
  1980年巴金在寓所会见美籍作家聂华苓和她丈夫——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张漪 整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