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蒋子龙:谁来继承他的风骨?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0:05 重庆晚报

  著名作家蒋子龙在自己的书房里听到记者告诉他巴老去世的消息非常震惊,他的思绪经过几分钟的整理,开始谈起一个作家眼中的巴老。躲闪着读《寒夜》

  蒋子龙表示自己和巴老的交往都是“公事”性的,“不值一提”,但几十年前他第一次读到巴老《寒夜》、《憩园》的情景仍然鲜明。那是1957年,当时他还在读中学,虽够不上“右派”标准,但也是重点“监控”对象,而巴金的书更在禁止借阅的黑名单上。当时他
到图书馆借阅任何书籍都有人“盯防”,他通过朋友悄悄借到,看书的时候都提心吊胆生怕被人发现。少年人阅读的重点或许更多还是故事情节,但对书中重庆的环境描写有了最初的印象和想象。是标志不是旗帜

  蒋子龙认为巴老能够跨越世纪与我们同在是中国文坛的幸运,“巴老不是那种玩艺术的轻飘飘的作家,他对现实的关注和深刻的剖析是厚重的,并且有着强大的力度。在现实变得越来越五花八门的今天,更迫切的是需要作家们继承这一高尚的创作品格。”蒋子龙更愿意把巴老称为现代文学的“标志”,而不是“旗帜”,“旗帜是曾经被误读甚至玷污过的词语,作为标志的巴老他的常在,对文学的人民性、社会性、严肃性有着巨大的稳定作用”。同时,蒋子龙也对巴老走后当代作家对其品骨的继承充满乐观。

  记者 刘春燕网络编辑:甘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