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一代文学巨匠巴金逝世(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4:17 扬子晚报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正通顺街。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一文,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丰碑。

  巴金还是杰出的出版家、编辑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14年之久,培育了大批文学青
年。巴金晚年奉献社会的伟大之作是:五卷本的《随想录》和一座中国现代文学馆。
一代文学巨匠巴金逝世(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巴金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月25日,巴金百岁生日,国务院在上海授予巴金人民作家光荣称号。

  几十年来,尤其从1981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起,巴金在人们心中如一盏长明灯,照亮文坛,给人精神慰藉。他的去世,是中国文学一个世纪的结束。

  巴金于1999年2月因感冒发高烧,6年多来,病情反反复复,党和国家尽全力救治,终因恶性间皮细胞瘤等病因,不幸逝世。

  赵本夫:一个时代终结了

  闻听巴老辞世,江苏作协专职副主席、著名作家赵本夫告诉记者:虽然很震惊,但文学界是有心理准备的,毕竟他已经101岁高龄了。赵本夫认为,巴老的去世,意味着一个很漫长的时代的结束。巴金是五四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作家,是在反封建和个性解放思潮影响下走上文坛的作家,是那一代作家中像茅盾、郭沫若、老舍等作家中的最后一位,他见证了中国上世纪的整个历程。赵本夫激动地说:巴金是一面旗帜,他对应着知识分子的良知、正直、忠厚、真诚、讲真话的品格,这是他留给后辈、留给当代知识分子的最珍贵的遗产,继承他这种为文、为人的精神,就是对他最好的怀念。本报记者马 彧

  苏童:读着巴老的作品长大

  苏童显然已经提前知道了巴金去世的消息,接到记者电话时,显得并不吃惊。对于巴金老人,苏童坦言与其并没有直接交往,可巴老的文风、人品对自己却有着特殊的影响。巴金老人的《家》、《春》、《秋》都是我们这代人读着长大的,这些作品也势必会在文学史上永远地留下来。

  范小青:巴金最值得敬重

  在苏州的范小青接到记者电话时,还并不知道巴金老人去世的消息,连声称:是真的吗?太震惊了!在范小青心中,文坛泰斗巴金是最值得敬重的作家前辈。范小青几乎读过巴老的所有作品,巴老在文坛提倡了一种非常好的风气,这是极为难得的。

  叶兆言:家族与巴金交往甚深

  书香门第出身的叶兆言,与巴金老人一家的关系可谓渊源颇深。从叶兆言的祖父开始,便与巴老有了长达数十年的来往,叶兆言的父亲叶至诚同样与巴金老人来往很多。对于叶兆言本人而言,巴金有两点是特别值得学习的:终其一生始终保持对真诚这个理想不懈地追求及越写越好的小说技巧。

  海笑:20年忘不了的笑容

  江苏作家海笑在听说巴金去世的消息时,久久说不出话。20多年前,海笑曾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作协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很偶然地与巴老坐在一起。虽然素不相识,但巴老还是耐心地听完海笑的话,并且点了点头,微微一笑,这个笑容让海笑铭记了20年。

  周梅森:巴老送我《随想录》

  正在无锡出差的周梅森,将一段从未向外界透露的与巴老交往的故事透露给记者,1998年,周梅森的《人间正道》在央视首播时,正在杭州休养的巴金老人特别关注。后来,担任《收获》主编的巴老,还亲笔在一本《随想录》上签名通过女儿转交给周梅森。其实巴老直到晚年都一直很关注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周梅森说。

  赵丽宏:巴老要我写最熟悉的

  在巴老最后的时刻,赵丽宏就在巴金身边,陪伴一代文学巨匠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巴老的生命力很顽强,走得很平静。赵丽宏声音哽咽了。赵丽宏第一次见巴金是在1984年,尽管那是21年前的事了,但回想起来赵丽宏还是记忆犹新。那天去巴老家想请他为我题几个字。但没想到巴老一点架子也没有,乐呵呵地欣然同意题字。一个星期后,赵丽宏收到了挂号寄来的《序跋集》一书,在书的扉页上有巴金的亲笔题字: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感触最深的。本报记者蒋 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