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一封长信点亮童心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5:19 新民晚报

  20年过去了,10个“寻找理想的孩子”如今已过而立之年,巴金当年曾经叮嘱他们,“路很长,走起来不容易,要坚强”。那么,20年来,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这些当年的孩子们是如何走过来的,巴金的教诲对他们,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对于如今的他们,又有怎样的意义?经过多方打探,记者找到了如今已分散在全国各地的10个“寻找理想的孩子”……

  理想必须脚踏实地

  对于才读小学的孩子们来说,收到文学巨匠写来的长信,虽然兴奋,虽然骄傲,但很多话当时其实并不能真正地理解,不过就如同巴老在信中写到的那样:“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经过20年人生道路的磨砺,他们终于逐渐体味到了巴金的深意。

  田玲是当时班级的中队长,也是当年那次活动的发起者。她说当年默默无闻的自己得到了巴金爷爷的接见,觉得幸运又珍贵,如果现在让她用一句话来概括,她觉得“是巴老温暖了我们的心灵和人生”。因为“他是那么的爱我们这些孩子,给我们回了信,见面的时候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他真的是有一颗单纯的心。”田玲现在的工作很辛苦,每天要面对很多挑剔的客户,可正是从巴老那里,她学习到了忍耐和宽容,巴老的信对于她来说,是一种力量的源泉。得知巴老逝世的消息,田玲陷入了久久的沉默,喃喃地念着“不可能”……

  俞奕1991年考入

复旦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俞奕的事业还算一帆风顺。对她来说,巴老的鼓励在之后这么多年里,已经演化成一种潜移默化,她说,现在想起来当时的确把理想看得过分高深,而巴金则让他们明白,理想必须脚踏实地。

  活着应当注重过程

  当年的小学生,如今已大多为人父母,而与巴金的这段交往,几乎每个人都会跟孩子提起,用一种骄傲的语气,而巴金高尚的人格也正是他们教育孩子的目标。

  在无锡惠山区水利农机局工作的毛海虹告诉记者,她的儿子正在读小学,也知道妈妈当年和巴金老爷爷通信的事情,电视出现一些关于巴老的纪念活动的新闻,儿子会看得很认真,想亲眼看一看巴金老爷爷的样子。而李波的孩子正巧也在钱桥中心小学念书,在这所学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这件事情,她的儿子更是因此而为母亲感到深深的骄傲。

  王静在钢铁化验厂从事成分分析工作。她说巴金老人的话那时因为自己年纪小而体会不深,像那句“人活着要注重过程,要像孺子牛一样尽力而为,这样人生才能无遗憾”,当时并不十分明白,而现在想想实在是让她感慨万千,非常后悔自己当年读书没有尽力,没能考取大学。不过她说,人生每个阶段的理想都不一样,当初她没能实现读大学的理想,如今就把希望寄托在了9岁儿子的身上,教导他做人真诚而不能势利,要像巴金老爷爷那样,有一颗高尚的心灵。有着同样观点的还有俞奕和王伟,俞奕给儿子取名厚诚,寓意厚道诚实,就是希望孩子无论今后如何发展,但是一定要有好的品格。

  凡事要做出好榜样

  在采访中,几位当事人都不约而同地用到了一个词:“榜样”。

  毛海虹说,当时是一个少先队的队活动,不过却因此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了很大的触动。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会有人记得这件事情,也因此常常叮嘱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给别人做榜样,不可以给巴金丢脸。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会想起这件事情,能克服就自己去克服,要踏踏实实做人。回想起这件事情,毛海虹依然十分感叹,说当初收到巴老的回信实在是出乎意料,“巴金是一个伟人,也是多么真诚善良的一个人啊。他对孩子们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绝不是说说而已。”

  刘如岗现在一家公司任部门主管,他回忆说,当时他们只是很普通的小学生,而巴金已是有着崇高地位的大师,给他们的是那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写那封信,他们诚惶诚恐,然而巴老的回信却是十分亲切感人。巴金老人的回信,给他们的学习和人生的道路都指出了方向。也正因为当年有了那件事情,现在每次一想起来,都会提醒自己,比别人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工作上,他们公司在外语、业务、管理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他就会不停地去充电。

  像牛一样学习工作

  当年巴金在病中牵挂着10个小学生的困惑,如今长大成人的“10个小学生”更时刻牵挂着巴金老人,得知巴老逝世的消息,电话中的他们都震惊又悲伤,有人甚至因难以控制情绪而立刻放下了电话。

  李波在无锡好又多超市经营电子辞典的专柜工作,因为孩子正在母校无锡钱桥中心小学读书,所以她大概是10个人当中回母校频率最高的一个。每次回去,都能看到巴老送给他们的瓷牛,想起巴老说过的那句话:“牛是默默无声的,但它永远是在勤勤恳恳地工作。我把它转送给你们,也希望你们像牛一样地学习和工作。”她告诉记者,当时在老师的引导下,给很多名人都写了信,但是巴金的回信是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在毕业之后,他们曾经两次重回校园,今年因为是“寻找理想”20周年,上半年他们就再次聚到了一起,感慨万千。巴老虽然离去,但在这些当年的孩子们心中,他永远那么慈祥和蔼。

  王伟则坦言过了那么长时间,很多东西在记忆中已经模糊了,但他依然觉得当年的那段经历,使得自己比别人更加多地了解了巴金老人。在无锡一家

化工研究所从事人事管理工作的惠恺恺说起往事,也是连连称幸运,很有意义。“他那么有成就,一直都是大家仰视的对象,能够那么关怀我们,让我们很感动。”

  记者 夏琦 实习生 赵思思

  背景故事

  1985年,无锡钱桥中心小学10位五年级同学,面对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风气,感到了困惑和迷茫,他们给巴金爷爷写去了一封求教的信。巴老当时虽在病中,但读信后仍然强打精神,用颤抖的手给孩子们写了一封短信:“我在养病,身体很不好。拿起笔写字很困难。倘使我能够把回信写出来,我会寄给你们的,请你们耐心等待吧。”

  接到巴老来信,孩子们非常高兴,给病中的爷爷写了第二封信,并附上自己创作的五首小诗。不久,孩子们又收到了巴老的回信——老人花了三个多星期,写了满满十张纸!他在信中袒露心扉:“小朋友们,不瞒你们说,对着眼前五光十色的景象,就连我有时也感到迷惑不解了。”

  但巴金依然告诉孩子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拜金主义的‘洪流’不论怎样泛滥,如何冲击,始终毁灭不了我的理想。问题在于我们一定要顶住。我们要为自己的理想献身。”他在信中对孩子们始终寄予厚望,给予鼓励:“千万要珍惜你们宝贵的时间,只要你们把个人的命运和集体的命运连在一起,把人民和国家的位置放在个人之上,你们就永远不会‘迷途’。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此后,巴金还专门在家中接待了孩子们,热情谈话之外,还送给孩子们一份他精心挑选的礼物:一头瓷牛。巴金勉励孩子们说:“牛是默默无声的,但它永远是在勤勤恳恳地工作。我把它转送给你们,也希望你们像牛一样地学习和工作。”

  当年“寻找理想的孩子”李波如今时常回到母校给孩子们讲述往事

  长者的叮咛教诲点亮了稚嫩的童心 图TP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