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一闭眼,看到的就是‘爷爷’坐在藤椅上,在户外边晒太阳边思考的模样。这个时候,我都不会打扰他,只是悄悄地坐在他的身边。”娓娓道来的这个人,叫做吴光强。他今年30岁出头,1.72米左右,四川南充人,是巴金的小老乡。不过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跟随巴金先生时间最长的护工,从1992年算起,已经13年了。昨天,在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灵堂,记者偶遇这位在巴金身边最近的人,吴光强向记者披露了巴老最后13年的饮食起居。“我叫他‘爷爷’”
“我是1992年底接触到爷爷的。在巴金老人身边工作的时候,我叫他爷爷。1992年,我刚刚十多岁,在杭州作家协会下属的创作之家打工。那年冬天,爷爷来杭州疗养,我就被推荐做他的护工了。”吴光强说他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巴金的《家》《春》《秋》,“见到巴金的时候,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就不会让人害怕。后来我们还经常用家乡话拉家常,他就是我的一个长辈。”“‘爷爷’是家里起床最早的人”
巴金的日常生活非常简单,据吴光强介绍,在他看护的十多年里,在1998年之前,他都能下地活动。平常,巴金是家里起床最早的人,6点半准时起床,起床后,帮助他洗漱,听广播。吃早餐。“爷爷最爱吃面食,早餐经常是面条,鸡蛋面、炸酱面什么都可以。早餐过后,他或者休息一下,或者开始写作,平时说话很少有时甚至会磕巴。晚饭过后,他从18点半的《上海新闻》一直到《焦点访谈》一路看下去。”“他最喜欢一个人听《怀念萧珊》”
在吴光强的记忆中,爷爷平时话很少,“他很少跟我们提萧珊,但是他特别喜欢听一盘别人送给他的磁带。那是杭州一个人朗诵的爷爷写的《怀念萧珊》和《再忆萧珊》。他经常一个人静静地听,不需要任何人的打扰。家里随处可见萧珊的照片,而她的骨灰就在爷爷的床头,直到我回北京的时候,还在。”《竞报》高鸽?荩巴金文学院,白花寄哀思王天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