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春旭有约:赞老黄牛精神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22日07:5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提起“老黄牛”三个字,总能引起我一段难忘的回忆。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家,我们家曾经喂养一头老黄牛,从我记事的时候就有它了。每天很早便下地耕田犁地或随主人收割庄稼,晚上太阳落山之后才回到牛圈中来,经常累得浑身是汗,可从未听过它叫唤一声或与人违拗一下。

  它长着一身金黄色的皮毛,用手摸着像缎子一样柔软,暖茸茸的。我小时很调皮,在它偶尔闲着的时候,总爱骑在它的背上,双手抱着它的角,赶着它到田野里玩耍。它对我非常友好,服服帖帖,顺顺从从,从不向我动怒或者发脾气。我也把它当作好朋友。我每天放学之后,便到野外薅青草喂它,常常背着家人把好的饲料偷偷地喂给它吃,为此曾挨过一家之主的伯父多次呵斥。但我总是不改,回头照例去做。不过,却得到那位老长工叔叔的夸奖,他说我心眼儿好,这牛是通人性的,你对它好,所以它也听你的话。

  这头老黄牛在我们家服务好多年,我上中学离家的时候,还专门到牛圈里拍拍它的脑袋,以表示向它告别:它伸出舌头舔我的手,算是回答我。可是过了两年之后,当我放假回家时,它却不见了。母亲告诉我说,老黄牛太老了,干不动活了,又不忍杀死它,只好把它廉价卖掉了。其后来的命运可想而知。为此,我心里着实难过一阵子,觉得对它太不公平了。

  从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那已经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了。在我的同事之中,有一位老同志。他个子不高,其貌不扬,不善于辞令,平时木讷寡言,与领导和同事都往来不多。可是对自己分内的工作,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任务完成得又多又好。不仅如此,每天上班,数他来得早。来到之后,便为大伙打开水,擦拭桌椅,打扫卫生。等我们上班时,办公室早被他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晚上下班时,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倒纸篓,关窗户,闭灯锁门,全是他来管。我们都感到有些过意不去,他总是说,我家里事少,多干点,没啥。因此,大家都说他是老黄牛式的干部,具有老黄牛精神,此时,我心里总是不禁想起小时候我们家那头老黄牛来。同事们对他的印象都很好,年终评选先进工作者,都一致投他的票。领导号召年轻人向他学习,我们也打心眼里认同,觉得完全应该。

  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造反派批完了“走资派”,又批“反动权威”,之后,又横扫“牛鬼蛇神”;谁知到了最后,斗争的矛头又对准这位“老黄牛”了。其罪名是他“只管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他虽然在埋头苦干实际上是“为走资派卖命”。还说,这种人更具有迷惑性,比走资派危害更大。于是,批判之后,便让他写检讨。可是,他的检讨怎么写也不能通过,总认为不深刻,说他“避重就轻,企图蒙混过关”。也是这位老先生心眼太窄,一时没有想开,竟在一天深夜跳楼自杀了。从此以后,再也听不到有人提倡甚么“老黄牛”精神了。现在,人们一说起来某某人能干,有本事,吃得开,受领导重视,指的便是那些能说会道、敢冲敢闯、能挣会花的人,那些被誉为“大款”和“大腕”的人;而那些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人,就很少有人理睬了,至多有人念叨一句:此人就像头老牛似的。言外之意,是没有什么大出息。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平凡的人去完成,其中固然不乏翻江倒海、改天换地的壮举和力挽狂澜、叱咤风云的人物(这样的人当然是需要的,也值得尊敬);然而更多见的往往是凡人小事。比如到深山野岭去勘探,到800米深处去挖煤,在风雪严寒中伐木,在热浪滚滚的平炉前炼钢,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去种田,在实验室内观察试剂的变化……等等。我这个人经历不多,见识不广,与“大人物”很少共事,因而对他们相知甚少;但对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们,却更多一份尊敬和爱戴。因为他们奉献的很多,索取的很少;报纸上无名,屏幕上无影,电台上无声,而却心安理得,一如既往地为所从事的平凡事业“献罢青春献终身,献罢终身献儿孙”。这样的人正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吃下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也就是“老黄牛精神”,在物欲横流、许多人都在“一切向钱看”的今天,是应该大加颂扬和提倡的。在某些时尚人物眼里,这可能又是迂腐之论,而我却一直抱着这个死理不放,可谓顽固不化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