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巴老您慢些走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10:13 天津日报

  留下一片良心带走一个时代王蔚朱雯迪叶锋

  文坛世纪老人巴金的遗体告别仪式,昨天下午3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这位备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文学大师,用他的文学作品和人格力量深深感染和鼓舞了几代读者,就在这一天,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他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11时40分,殡仪馆大门前出现了一位拉着手提箱的中年男子,他从箱子里拿出一个用头巾包着的口袋,里面有一本《我亲历的巴金往事》和一沓写着密密麻麻字迹的纸。他从中抽出几页纸,走到人群前,含着眼泪朗诵起他写的长诗:《十月的哀思》。

  这位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文学爱好者马克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借了两千元钱,18日乘火车赶往上海的。他动情地说,巴金的书教会了我们如何做好人,巴老曾说“人应该是大写的”,他总在作品中向读者展示信仰的力量。我到这里来就是想告诉他老人家:“巴老,您慢些走,您是我们心中一盏永不会熄灭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

  66岁的杨健行老人,坐着轮椅,在家人的陪同下中午就赶到了殡仪馆。这一趟来得不容易,早晨6时从金山区出发,期间乘公交车换乘地铁,都要将轮椅搬上搬下,到达时已是12时。他怕警察不让他进去,身边带着上世纪90年代在巴金家他与巴老的合影。

  这位老人告诉记者,巴金晚年由于疾病行走不便,1990年,他所在的上海金海康复器械厂专门为巴老做了一部助步车,巴老看到很喜欢,但坚持要付钱,最后花了200多元钱买下。杨健行说,巴老特别平易近人,还专门送给我一套《家》《春》《秋》,这是我在中学时代就读过的书,它曾经激励我前进。

  “巴老,一路走好,人民永远怀念你。”陈先生是读着巴老的书长大的,特别赶来送巴老最后一程。他告诉记者,巴老对自己的影响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表达清楚。巴老的作品有着心系天下的情怀,它深入其里的忧患意识是那么的充盈丰沛。

  今年已经70岁的王海,是一位农民作家,一大早,就从上海郊区奉贤出发,赶往龙华殡仪馆,希望能见到巴老的最后一面。他说:“巴老是难得的敢于说真话的人,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来自英国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留学生PualMitchell告诉记者:“我读过巴金的《春》,由于中文能力有限,也许并不能很好地领会其中的精神内涵,但我从主人公身上看到了叛逆、出走、不屈、抗争,这些对自由的向往令我十分震撼,我想无论人的社会和文化差异有多大,都可能会被那些展示了人性的东西所打动。”

  家住附近的张先生手捧着巴老的作品,久久伫立在龙华殡仪馆的门口,他说,我们纪念巴金,继承他的精神遗产,接受他留给我们的这笔财富,有形的纪念当然是需要的,但最重要的是无形的纪念,就是看他的书、重读他的作品。

  下午3时后,殡仪馆对外开放,人流从四面八方涌来。殡仪馆院内、灵堂里响起巴老生前最喜欢的《悲怆》交响曲,在松柏与屋宇间低回,人们在一片肃穆中像暗涌的潮水。白发老人拄着拐杖抬头凝望,稚气未脱的孩子戴着红领巾低头不语,有人举着鲜花,有人捧着照片……人们沉默着排着队走进灵堂瞻仰巴老的遗容,出来的时候许多人红着眼圈,更有人痛哭失声。

  人无语,心有声。人们脚步低沉,不断地涌来,涌来,似乎都在说:巴老,您慢些走!

  王蔚朱雯迪叶锋

  新华社上海10月24日专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