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复古老翻新 戏曲时尚风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15:25 新民晚报

  继三本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在去年艺术节亮相之后,今天苏州昆剧院又送来了三本的《长生殿》,北京京剧院的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也将在艺术节亮相,再早些时候上海京剧院的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入围了本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而上海昆剧团也正在准备投排50出的全本《长生殿》。

  “连续剧”由来已久

  传统戏曲舞台上的“连续剧”由来已久,戈阳腔、昆山腔、目连戏等都有很多“连台本戏”,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最短的《邯郸梦》也有30出,最长的《牡丹亭》则有54出,而清朝宫廷中凡节日及重大庆典常有演“连台本戏”的习惯,梆子腔、“乱弹”、京剧等都有这类剧目上演。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海派京剧的连台本戏盛极一时后,便日渐式微。

  而这几年先有北京的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入围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之列,又有白先勇版昆剧《牡丹亭》的大量宣传,这种需要连看几天的舞台“连续剧”形式俨然成了一种新鲜的艺术样式,如同时尚界时不时会吹起“复古风”一样,连台本戏的“回潮”其实也是一种“老翻新”。

  走两极内容各异

  细看这几年的舞台“连续剧”,内容上走的是“两极分化”的路子。京剧的连台本戏走市场化、娱乐化的路子,上海京剧院创作的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以曲折的情节、精彩的表演和华丽的布景来引吸观众,北京京剧院的《宰相刘罗锅》讲究的是“好听好看好玩”,而今年春节亮相的贺岁京剧连台本戏《连升三级》取材于赵宝瑞的相声名段。这些作品的一个特点是适合普通百姓的口味。

  与京剧相反,昆剧走的则是“雅”的路子。去年的《牡丹亭》打的就是“原汁原味”的旗号,台词只删不改,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一路为之“吆喝”,几百万的投资,台上却显得空空荡荡,剧中几百套服装都是手工苏绣作品,古朴的唱词虽然并非人人都能理解,但优雅的意境却令人向往。而今年参加艺术节的《长生殿》恢复了传统戏曲“出将入相”的舞台形式,刻意创作一个“复古”的状态。上海昆剧团正在筹排的《长生殿》更是将演足原作的50出,预计要演5天。

  望前景颇费思量

  虽然这几年京昆舞台上时有“连续剧”,但并没有呈现不断超越以前作品的状态,相反,名导林兆华在《宰相刘罗锅》大获成功后今年又创排了《连升三级》,但影响却不似前一个作品这么大,虽有男旦胡文阁加盟作为一个“看点”,终究难比《宰相刘罗锅》当初的好评如潮。而经历了白先勇版《牡丹亭》的“轰轰烈烈”,苏昆的《长生殿》在“气势”上似乎也弱了不少。在戏曲不景气的今天,连演数天的连台本戏显然是一种相当“奢侈”的艺术形式,与一般的大戏相比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观众的新鲜感过去了之后,是否会有兴趣连着几天去剧院看一部舞台上的“连续剧”?一位圈内人士表示,要吸引观众一连几天上剧院看戏得有一点吸引人的东西,但现在的戏要做到这一点实在很难。在连台本戏盛行的年代,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往往是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而现在曲折的故事和演员表演则未必是戏曲的强项。有圈内人士认为,舞台上的“连续剧”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偶一为之自然能给人一种新鲜感,但若把它作为一种“常态”下的创作形式,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报记者 王剑虹

  京剧《狸猫换太子》

  京剧《宰相刘罗锅》

  昆剧《牡丹亭》 图PC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