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瓦格纳最好观众在中国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17:50 北京晚报

  今晚,瓦格纳歌剧巨著《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最后一部《诸神的黄昏》在保利剧院上演。据说今晚的演出将从18时30分持续到零时20分。如果在《指环》全剧演出之间,我们肯定会说“整整6个小时的演出将考验观众的耐力”,但是《指环》演出到了现在,恐怕没有人再会对观众的耐力产生怀疑了,因为每一个坚守四个晚上的观众都会告诉你“看《指环》是整整17个小时的享受”。

  如果《指环》的前三部剧观众都能津津有味地看完,那么今晚的演出也不会失掉一个观众,因为《诸神的黄昏》是瓦格纳《指环》中最壮观的一部。今晚的舞台上将尽显翻江倒海、上天入地、电闪雷鸣、妖魔鬼怪、刀枪剑戟等激烈的场面,再加上丰富的剧情、瑰丽的音响、气壮山河的演唱,足够吸引最挑剔的观众。在第二幕中有《指环》四联剧中惟一的一段大合唱,雄壮的男声惊天动地,还有第一幕里的男女声二重唱,是一段极具动感的“莱茵之旅”以及最后30分钟的女高音独唱,无一不充分体现着人类创造舞台艺术作品的最高成就。

  上海《音乐爱好者》杂志总编樊愉得知《指环》将在北京上演的消息时惊喜地说:“再也不用涉洋过海,万难签证,巨资购票去拜罗伊特朝圣瓦格纳大师的《指环》了。”许多看《指环》的中国观众大都和樊愉的心情一样,于是记者在前三场演出的观众堆里发现了歌唱家袁晨野、幺红、崔峥嵘,指挥家卞祖善、作曲家叶小纲、著名舞美设计高广健,中央美院副院长范迪安等一大批艺术界的知名人士。高广健非常佩服《指环》的灯光设计,“《指环》用很少的几盏灯做出这么有层次的效果,我们现在的歌剧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来自中国爱乐乐团的铜管乐手由衷地表示纽伦堡歌剧院乐团的铜管太棒了,非常值得学习。外国人在《指环》的观众中也占有很大比例,其中有100多人是从世界各地“飞”来专程观看《指环》,在北京一呆就是十几天。还有一些港澳地区的“指环迷”看完一场演出“飞”回去,下一场演出再“飞”回来,如此劳顿却乐在其中,这就是《指环》的魅力。

  纽伦堡歌剧院的艺术家们也对中国观众的热情和专业感动不已,纽伦堡歌剧院院长巴什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要为北京的观众欢呼,他们甚至好过德国本地的观众。《指环》在北京的演出也在德国本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报刊媒体都在大量报道北京的文化事件,我手头从网络下载的评论已经有厚厚的一叠。”几天来纽伦堡歌剧院的艺术家也用精彩的演出、严谨的艺术态度回报中国观众,每隔两三天一场演出,这对于纽伦堡歌剧院艺术家们是从来没有过的挑战,尽管时间紧张但是演出前一天的带妆排练必不可少,尤其对于指挥菲利普·奥古因来说,根据保利剧院的剧场条件找到最符合瓦格纳音乐的声音效果是最重要的。

  《指环》的票房销售成绩也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据国际音乐节售票代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指环》平均每场的出票率都在90%以上,其中10月29日演出的《指环》第三部《齐格弗里德》的售票情况最好,几乎一张没剩。《齐格弗里德》因为有合唱队的加入,是《指环》中场面比较大,比较好看的一部,由此可见看《指环》的观众大多都是“行家”。据悉,本届音乐节特别为观众设置的四场套票共销售了400多套,看来许多观众早已“按下”决心,坚决要一场不落的看完整部《指环》。

  此次来京演出的《指环》是德国纽伦堡歌剧院2002版的最新作品,而且全套布景、服装、道具悉数搬到保利剧院的舞台上,全部来华人员将近700,费用高达100万欧元,演出瓦格纳作品的代价实在不小。如果单纯的把《指环》看做一个文化事件,恐怕这种理解还是浅层次的,来自香港的国际演艺家评论协会会员周凡夫认为中国引进《指环》的现实意义更加重要,“为什么10年前的中国引进不了《指环》?因为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今天的程度,当今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崇尚全球化,不懂西方人的文化如何和他们做生意?经济也是一种文化,你的产品不在于便宜与否,而在于是否符合他们的文化和审美。现在的香港到处可以看到肯德基、麦当劳,生活方式正在慢慢的西化,但是这些都是表面的,如果精神状况跟不上去,人就会变的很困惑。当然西方的文化对我们的民族文化必然有冲击,但有冲击才更好,这样我们才会意识到西方有《指环》,我们有《牡丹亭》,同样都有魅力的文化,同样都值得我们好好的挖掘和保存。”罗颖

  网络编辑:赵志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