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马拉松”跑完了还想跑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00:29 新京报

  《尼伯龙根的指环》

  《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国首演,11月2日12点半宣告结束。一千多人捧着拍了半小时以上的红红手掌,走进室外漫天的雾气中时,我忽然想起了1876年这枚“雾人国”(北欧神话中对尼伯龙根的别称)的“指环”在德国拜罗伊特歌剧院的世界首演,当时欧洲几乎所有的音乐人士都齐聚一堂,甚至有传言说“拜罗伊特食物短缺”。

  马拉松音乐剧

  在北京,未至于食物短缺,但追着看了四个晚上的人们都有经验,自备好一定的粮食和水,以在四五个小时的中场休息时补充一下体力。观察了几个晚上,发现每次越到后面,观众之间就越有一种融洽,似乎在相互积蓄力量和勇气,共同坚持到最后。从10月23日到11月1日,隔三岔五的四个晚上,每次纽伦堡州立歌剧院的240位演职员洋洋洒洒演四五个小时,纯粹“捧场”的火候早过去了。最后一个晚上开场后,剧场内依然座无虚席,还不断有人进场,坐到楼梯边上,或者站在门边。保利剧院大堂内外到处游荡着等待的人—————隔一俩小时休息一次的中场时,他们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直截了当:“是不是不看了?把票给我吧!”都不是“黄牛党”,模样有像学生有像教授的。

  马拉松式的乐剧《指环》演出,在第三场最考验耐力的《齐格弗里德》中,中场时不断听到观众互相问:“怎么样?还坚持得住吗?”有人会问,为什么非要坚持下去?而全剧结束时台下反应的激烈,令乐池里的德国乐手都仰起脸,或举起照相机“反拍”。对于作为非专业乐迷的自己,最初来一定包含了对盛名的好奇,然而坚持下来,而且没有瞌睡,基本没有走神,那就是瓦格纳与纽伦堡歌剧院共同的能耐了。

  远古与未来的隧道

  这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戏,舞台上任何一个元素—————演员的唱功和演技、纽伦堡歌剧院的乐团、服装灯光—————都值得大写一番。最后一晚《诸神的黄昏》演着时就知道,这次的《指环》,在捧瓦格纳这部史诗乐剧的北京乐迷们心目中至少成就了一颗明星—————演“布伦希尔德”的伊蕾妮·特奥林。她从《女武神》第一次出场,就是最抢风头的歌者,一直到全剧落幕,一千多名中外观众就这么不断高喊“Bravo”,又是吹口哨又是跺地板,硬是不让台上的幕布落下去,我们得以一而再、再而三四五六七八次地看见裙子像她最后点燃的那一把火一样红的布伦希尔德,与“死而复生”的英雄齐格弗里德,还有阴险但是身材标志嗓子漂亮的哈根。还有让我们在前后呼应的剧情中看到“尘世轮回”这一潜主题的莱茵河仙女,她们最初在水中引诱阿尔伯里希,还妩媚地露小腿,让瓦格纳的主题从一开始就包含了情欲这一关键而致命的因素。还又一次看见了“吉比孔人”之众,看着他们,就想起这个创作于两年前的“抽象版”《指环》里的舞美有多“惊世骇俗”—————他们穿西装,戴墨镜,交叉两手在背后站着,俨然就是现代黑手党的模样。

  在六、七月,确定中国将演《指环》时,国际各媒体最关注的就是“最有挑战性的一步:如何在拥有1230个座位的‘综艺型’保利剧院内安置精细的舞台技术”。事实是,除了第二晚《女武神》中沃坦点燃“神火”前差点烧到了自己的意外,布景与剧情的契合都很到位。英国人史蒂芬·罗里斯(StephenLawless)执导的这个新版本,让观众在时空倒错的多维空间、硬冷的舞台主色调中,不断徘徊于远古与未来的隧道中—————似乎正吻合了瓦格纳脚本中“参照过往立足现在思索未来”的这层意思。从《莱茵河的黄金》里的黑色办公转椅、地球仪,还有尼伯龙根工场里顶天立地的镀金“A”字母,与沃坦一袭黑布衣造成的反差,到钢架、火焰、巨龙、极具层次感的山坡树木、古代英雄与女武神躺在现代白色双人床上,还有舞台上三个人的服装经常是黑白之间的过渡。如此种种见心思的设计,造成了视觉上的反差惊喜不断。

  没有辜负瓦格纳

  音乐节主办曾说,选择剧团来演《指环》时,最看重的还是音乐方面。由纽伦堡歌剧院音乐总监菲利普·奥古恩(PhilippeAuguin)指挥的纽伦堡爱乐,让北京观众听到了有史以来最棒的歌剧现场演奏:舞台漆黑一片时的几段《间奏曲》时,观众注意力完全在乐池里不消说,就是齐格弗里德被哈根从背后袭击而死这样紧张的情节,乐团弦乐的密集温暖、铜管乐的结实有力(尽管有时太硬了点),都随时与人声平分秋色。如上面提到的,从《女武神》开始登场的“布伦希尔德”—————特奥林,完全盖住了北京观众最熟悉的“大腕”女高音谢丽尔·斯图德,前者的“大号”声音似乎专为瓦格纳的乐剧而生,音色耀目不逊“指环”,通透又如她的英雄齐格弗里德手里的“诺通剑”。其他像沃坦、哈根、齐格蒙德等角色,向北京乐迷集体展示了与一般歌剧要求不同的“瓦格纳唱腔”。更厉害的是,各位歌者丝毫不辜负瓦格纳为戏剧争得与音乐平起平坐地位的努力,既能唱也很会演戏,在最显功夫的细节,像齐格琳德对丈夫洪丁小心翼翼挪动水壶的动作表情,都刻画得很到家。

  《指环》中国首演降下帷幕,但关于瓦格纳该作的政治和哲学含义还在继续下去,经过这次,可能还更搅热了有关话题的争论。历史迷层以外,我们还看到在《指环》造访北京期间,“德国之声”电视台与网站是这么看的:瓦格纳是“增进德中文化和经济关系的桥梁”。而我看到的,是《指环》落幕时观众长久而激烈的掌声里,还包含了少见这么一部好戏的惊诧与不舍。

  张潞诗(北京剧评人)

  = 《新京报》服务热线:010-63190000 、010-96096333 =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