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MBA救不了相声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00:29 新京报

  就如何振兴相声与姜昆商榷

  当代中国相声界最有望成为相声大师的有姜昆、冯巩、牛群等,姜昆到艺术研究院以前在办一个赫赫有名的网站:鲲鹏网,他说要借助网络弘扬相声文化,现在姜昆又到了曲协任掌门人,他还没有忘却他自己关于相声的梦想,从本月一日开始,他要行使掌门人的权力,高规格地办一期相声精英班,也就是中国相声MBA大师班(据11月2日《新京报》),邀请
名流学者亲手调教这些准大师,他们将重振中国相声雄风,让全国人民重新得到来自相声艺术的欢笑与快乐。

  可能吗?

  我想问姜昆先生,

相声的失落是被谁抛弃的?

  是观众还是市场还是姜昆们?我认为相声首先是被姜昆们抛弃的,因为人民不会抛却快乐与欢笑,而姜昆与冯巩、牛群却为了顺应市场需要,与相声说了BYBY.姜昆成了网络精英,冯巩以其表演才能优异而舍身影视,牛群以其过人的组织才能与吆喝才能投身到蒙城县副县长行列中,我们看到相声界不是没有优秀的人才或天才,而是优秀的人才借助相声成名后又去实现自己的其他梦想去了。

  姜昆如何保证这些MBA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不会重蹈自己这一代人背离相声的覆辙?

  当代中国相声不是相声艺术的市场低迷,而是表演低俗,表现低劣,他们触摸不到社会人的热点、焦点、兴奋点,他们的知识面狭窄,几乎沦为插科打诨的小丑角色。而由于现在人们的娱乐方式增多,从短信到网络笑话多至海量,无疑增大了相声逗人发笑的难度,但这是阻力也是机会,相声演员可以借助网络与短信等信息量来创新属于自己的相声内容,遗憾的是,有多少相声演艺人员泡到网上或深入生活与文化史料中去找寻语言机趣呢?

  相声没有专业的原创队伍也是相声没落的重要因素。当年曾有梁左为姜昆等创作了众多优秀的相声精品,梁左英年早逝之后,没看到有实力的作家愿为相声原创捉刀代笔。

  设想一下,如果赵本山后面没有原创小品作者为其创作了量身定做的剧作,赵本山也许到现在还没有出山。相声界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让相声这门艺术达到理想境界的。所以,姜昆先生在操办相声MBA的同时,还得同时操办相声创作MBA大师班,一个翅膀的鹰无法翱翔。

  相声的没落仅仅怪罪姜昆等名流脱阵也是欠妥的,比如相声要获得更多的受众,最大的依靠是央视春节晚会,而夜生活与业余生活的丰富性也分流了大量观众,年轻人更愿意泡酒吧网吧迪厅以及发短信,大量免费或低费的笑话充斥着人际交往空间,相声的土壤越来越少,相声演员越来越无地可种。

  中国的戏剧已经进入到后戏剧时代,中国的相声艺术也一样,大红大热万人空巷已不可能,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它已进入保护加精品战略的时期,作为需要保护的相声艺术是需要艺术家们把传统优秀的精品再现,让人们重温那过去有过的朴素的欢乐,而精品战略则是要我们相声艺术家不可滥造滥演相声作品,要演一场是一场,给濒危的相声以应有的艺术尊严,它即使是死亡,也不能像乞丐那样死于病困。

  MBA救不了相声,MBA是商务经营管理硕士学位,让相声艺术戴上这顶帽子走在大街上示人,可以显眼一些,但也就显眼而已,我们可以把它当做姜昆相声艺术行为的一部分,善意地乐一下,并期待姜昆为我们打造一份属于时代的相声娱乐。

  吴祚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社长)

  = 《新京报》服务热线:010-63190000 、010-96096333 =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