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风花雪月”大文章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08:0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中国古代的诗人,大约从刚刚萌动写瘾开始,就本能地抢先写风,写花,写雪,写月。后来成了大诗人之后,可以写各式各样内容,但从不涉及风、花、雪、月的很少,近于没有。倒是以此筑成名篇名句的颇多。贺知章诗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风),杜甫诗中的“感时花溅泪”(花),柳宗元诗中的“独钓寒江雪”(雪),岳飞词中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月),若是将诗词中的风、花、雪、月四物换掉,易之以它物,无论是景物本身还是诗句本身,很可能都会扫兴。

  中国的古人(尤其是诗人)对风花雪月四物都有特殊的偏爱,有别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追根溯源地说,农业文明曾是中国的基础文明,第一文明。假如世上没有像样的清风、繁花、好雪、朗月,往往与灾年、灾象同义。

  后来有人曾将“风花雪月”作为成语使用,指的是文人、文学中的闲情淡意,俗笔虚墨。这样的看法,有时是对的,而有时是一种成见、偏见。人若是对风花雪月都无情无感,任什么“豪情”都不太可信。即使大有作为的人物,也不会绝对地疏远风花雪月之情。刘邦诗中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毛泽东诗中的“战地黄花分外香”、“梅花欢喜漫天雪”,还有曹操赤壁大战前夕吟咏的“皎皎明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短歌行》句),都是对他们豪情的浸润和渲染。

  近人写的现代诗中,专门吟风、咏花、赏雪、赞月的文字日趋减少。即使以之喻情,也不是咏叹自然景物本身,而是另有“新”意,如人的物欲、情欲之类。其实,只要是我们戏弄或亵渎、冷淡或摧残自然景观,任何美情、才智都有可能扭曲为矫情、不智。

  记得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时,郭沫若先生曾写诗赞美工厂烟囱中的烟团,喻之为黑色的牡丹。他没有超前地呼吁人们警惕工业污染,这就是不智。

  后来,琼瑶的一本书曾以“月朦胧鸟朦胧”为书名。但愿那样的“朦胧”真的很美,而不是对空气污染的欣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朦胧诗”一度走俏。那样的“朦胧”是褒义词,指的是人心人情向现代化的演进,至于对自然环境、生态状况,诗人是无意关注的。到了今天也是,太多的“现代诗人”、“新潮诗人”、“先锋诗人”,可以刻意地入微观察异性的睫毛或汗毛,随意地无序撩动人们的奇思或怪思,但很少有人去感受一下我们眼前的风、花、雪、月是怎样一种模样。我的担心恰恰在于,当人们(尤其是诗人)日益冷落了自然面目,连一首像样的写风、写花、写雪、写月之作都拿不出,任凭风在扬尘,花在枯槁,雪在贫乏,月在浑浊,诗和诗人本身也很难有什么可信的灵性。

  当春节、春天、春季到来之后,一切“青春派诗人”都去书写只有两性意识的“怀春”之作,对自然景观中春风、春花、春雪、春月闭眼不看,转身走远。这样做,我看连两性之间的“怀春”品位也高明不到哪里去。王昌龄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其中的怀春之意,是将自然世界的春和精神世界的春都写进去了,在水平上较之今诗,不知如何?

  风、花、雪、月,大文章也。千年万年之后,但愿仍有写头。当然,前提之一是:风要趋于真清,花要趋于真鲜,雪要趋于真美,月要趋于真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