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戏曲之魅不靠“一鸣惊人”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14:57 新民晚报

  由台湾戏曲界原创的昆曲《梁山伯和祝英台》昨晚在逸夫舞台亮相,演员中除了特邀的上海蔡正仁外没有一个专业演员,这个一开始并不引人注目的剧目给观众带来了一个惊喜,一位圈内人士感叹:“没有大制作一样可以把戏做得这么好。”

  剧本 传统见魅力

  与传统戏曲的折子戏以展示演员的表演艺术为主不同,对于一个大戏而言剧本乃“一剧之本”,剧本的质量好坏对于一个戏的整体质量影响不小。昨晚亮相的昆曲《梁祝》将一个老故事写得相当出色,编剧的功力可见一斑,而台词和唱词的古朴“规矩”,更是受到不少圈内人士的称赞。

  相比而言,一些言必称“创新”的剧作,整体构架“漏洞百出”,唱词念白的文字质量更是令人啼笑皆非。更令人感慨的是,某些剧作者对于自身古典文学底子不深、文字功力欠缺毫不在意,甚至对于自己常在剧中写出“惊人之句”颇为满意,将之称为“现代意识”。然而记者听到好几位戏曲主演抱怨那些唱词没法唱、台词没法念,有的连合辙压韵也全然不顾。

  导演 无招胜有招

  昆剧《梁祝》的舞台呈现方式相当传统,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但给观众的感觉却相当好,如同武侠小说中的“无招胜有招”,把导演技巧融化在整个戏当中。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导演好作“惊人之举”,没导过几部戏曲作品甚至还拿不出一部自己的代表作,便在那儿大谈如何“突破”创新,实在有些好笑。有位圈内人士笑称:想要“突破”什么,至少要这样东西你已经能熟练掌握并能运用自如了。正如做一个好演员必须从基本功学起,先继承传统再谈创新突破,如果唱一段《苏三起解》都会荒腔走板,那么要奢谈什么形成自己的流派特色岂非是笑话。

  演员 不能被淹没

  昆剧《梁祝》采用了两组演员,“十八相送”和“楼台会”两折戏由沪上昆剧名家蔡正仁和台湾著名梅派青衣魏海敏合作,而其他部分则由台湾的两位青年演员陈美兰和赵扬强担任主演,两位名家大受观众欢迎且不去说,这两位在上海并没有多少知名度的年轻演员昨天在舞台上也极有光彩,这一方面与他们在艺术上下的功夫有关,但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没有被“淹没”——没有被舞美布景淹没,没有被导演的“个性”淹没。

  戏曲艺术是演员的艺术。然而有些新编剧作以大量华丽的舞台堆砌在舞台上,使得演员被布景“淹没”,有些作品则导演“个性”过强,使演员的光彩被导演的个性“淹没”。当然,艺术创作没有一定之规,但总结一下别人的成功经验对戏曲创作而言当是一件有益的事吧。本报记者王剑虹

  梁山伯(右,赵扬强饰)与祝英台(陈美兰饰)本报记者 胡晓芒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