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城市文化的守望者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11:47 黑龙江日报

  有人说,城市与城市的区别,不在于现代化,而在于文化。因为现代化是可以追赶的,而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与文化一旦流失或遭到破坏,则永远无法弥补。

  在哈尔滨,有这样一群致力于挖掘和保护城市历史与文化的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却不约而同地以保护哈尔滨的文化遗产为己任,他们自发成立了哈尔滨乡情文化沙龙,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来热爱和保护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有一种信念叫回家

  提起“哈尔滨乡情文化沙龙”,许多人都会提到一个名字———李良,他的阿尔巴特俄式餐馆每到周末,都要空出下午的黄金时间,无偿为哈尔滨历史文化的发烧友提供一个交流与活动的平台。

  走进阿尔巴特,记者发现它更像一座小型“俄侨文化纪念馆”:墙上挂着数十幅反映哈埠历史文化的

老照片;旁边巴洛克风格的书柜和酒柜,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中间厚实的木台上,摆放着各种介绍哈尔滨的书籍;墙角是一架古老的别克钢琴,出自中东铁路俱乐部;壁炉上精致的普希金雕像,如今在俄罗斯都难觅踪影;具有百年历史的“五音钟”,每到一刻钟就会奏响悠扬的旋律……

  为了收集这些宝贝,李良卖了他的车,只为腾出车库装东西;为了寻找更多的知音,李良放弃了做了12年的医疗器械的赚钱生意,开起了并不赚钱的“阿尔巴特”。他想以餐馆作为平台和载体,实现自己做“纪念馆”的理想,再现哈尔滨的俄侨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哈尔滨。

  李良说:“哈尔滨是座移民城市,多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令她独具魅力。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她的个性正在无可奈何地消失,老街、老建筑越来越少,熟知老哈尔滨历史的人也越来越少。痛惜之余,我们更应该积极地做些什么,哪怕只凭一己的微薄之力,也要为这座城市加油!”收集散落的城市记忆

  在李良的倡议下,“哈尔滨乡情文化沙龙”于今年年初成立,由研究哈尔滨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剧作家、音乐家、收藏家、摄影家、企业家、大学生等二十余位“发烧友”组成。他们定期组织活动,每个人都把自己平日的收藏和新发现拿来与大家分享,通过信息交流和学术交流深谙城市历史,从而付诸行动,留给人们更多的可感知的历史记忆。

  沙龙成员李述笑,是研究“犹太人在哈尔滨”历史的专家,在他和其他成员的努力下,位于哈市通江街的原犹太人社区和教堂得以修葺和恢复;沙龙成员曹增伸,业余收集了大量哈尔滨老照片,其藏品成为各种介绍哈埠历史文化书籍的珍贵资料;沙龙成员刘延年,热衷公益活动,通过他和一些成员的努力,著名的巴拉

莱卡乐团来哈献上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盛宴,一个个关于百年哈尔滨的展览陆续开幕……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沙龙成员们的努力,得到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哈市道里区区长和建设局局长曾亲自到沙龙,听取来自民间的宝贵意见。

  李良说,或许有一天,阿尔巴特会消失,但是他坚信,“哈尔滨乡情文化沙龙”不会消失,而热爱和保护哈尔滨历史文化的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壮大!搭建友谊与文化的平台

  每周六下午在阿尔巴特举办的“俄罗斯人俱乐部”,是李良为中俄文化交流搭建的平台,这里汇集了在哈的俄侨、

留学生、俄语系的教师和学生,以及从事哈尔滨俄侨文化研究的工作者等。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聚会的日子。第一个到场的老俄侨科利亚是俱乐部的常客,他记录整理了哈尔滨往事的大量文字资料和两千多张卡片。他对记者说:“你们整天生活在这座城市,许多人因此麻木了,看不到哈尔滨有多么美和珍贵。其实你若把她视为一种精神,而不仅仅是物质,就会自然而然地尊敬她、保护她、珍惜她。”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的文学家、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等,凡经过哈尔滨的,都要到阿尔巴特看一看———大律师萨沙看到在这里保存的古老珍贵的俄文原版名著,感慨万千,连说一定要善待它们;著名诗人、画家瓦列里留下了激动的眼泪,说想不到在异国他乡还有这么尊重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地方

  此外,俄、英、法、美、意、澳等国研究哈尔滨历史文化的学者,也把阿尔巴特作为一个必到的场所,欣然把他们所著的讲述哈尔滨的书籍留在了阿尔巴特。

  李良说,目前沙龙的成员正在积极筹集资金,希望有朝一日把这些书籍翻译成中文出版,为哈尔滨的文化建设做一份贡献。(黑龙江日报)

  作者:杨宁舒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