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唐诗700首“画”成花鸟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02:30 北京娱乐信报
  11月11日的中华世纪坛,迎来了一场特殊展览——观众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作品。这既不是微雕也不是内画艺术,而是鲜为人知的微书写画。

  展览共展出了我国微书写画艺术第一人楚承明近年创作的100余幅作品。最让人称绝的是作者花费3年多时间用11万字写成的《一百罗汉图》。这些作品远看是一幅图画,在几十倍放大镜下观众会发现,所有的线条、色块都是由成千上万的小字组成。
唐诗700首“画”成花鸟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700首唐诗写成的《花鸟》

  观众

  有人质疑有人惊叹

  和绝大多数观众一样,记者也是头次听说“微书写画
”这个词。单从字面上看,“微书”并不难理解,但“写画”就有点费劲了。开幕式当天,记者来到展览现场,远远看去,这些作品并无特殊之处,无非是白描画、国画小品,待走到近处,拿起作品旁边悬挂的放大镜一看,才发现它的奇妙之处——所有的线条和色块都由小字组成,“写画”之说就即刻理解了。

  “晕!”成了当天记者听到观众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因为字太小,每个字面积不足一两平方毫米,所以很多观众即使拿着放大镜看,也觉得费劲,不一会儿就眼花缭乱了。“怎么可能呢?我们看着都晕,艺术家是怎么写的呀?真不可思议。”两位中年女观众感叹地说。

  观众中也有一部分质疑者。一位从事美术工作的张姓女士认为,微书写画不过是“奇技淫巧”,没什么艺术性可言。还有人甚至质疑:“这么小的字,该不是印刷上去的吧;即使是写上去的,这些字不会‘缺胳膊短腿’的吧?”
唐诗700首“画”成花鸟图
50倍放大镜下的《花鸟》局部

  作者

  用普通纸笔凭肉眼写成

  记者获悉,很多微雕艺术家创作时都需要借助放大镜,就以为楚承明也是这样。但楚承明却介绍:“我创作不用放大镜,肉眼看着也不晕,早些年可以一天连续工作12个小时,现在年纪大了,不能工作那么久了。”

  记者问创作工具可有特殊要求,楚承明说一般用熟宣,因为生宣容易洇,不太好掌握。毛笔很普通,用的是笔头最尖的那几根,通常得悬着写。

  对于之前有观众担心字太小而忽略艺术性,楚承明回答,自己从小酷爱书画,40年笔耕不辍。尤其在1979年至1988年在西藏部队服役期间,潜心钻研,遍临颜、柳、欧、赵等名家法帖。这些参展作品中的字以楷、行、草三种字体为主,虽然很小,但一样讲究章法。
唐诗700首“画”成花鸟图
观众拿起放大镜仔细观看画作

  作品

  唐诗700首写成花鸟图

  此次展出的100余幅作品,均为画家近10年来创作的。其中,《香港区徽区旗图案“紫荆花”》由《香港基本法》、《中英联合声明》等内容构成,共8万字;《一百罗汉图》用《妙法莲华经》1至28品、《地藏菩萨本愿经》等佛经写成,共11万字;《观音菩萨像》用《观音经》、《金刚经》、《大悲咒》等经文组成,共1万余字;《老子像》用道德经等9000余字写成。

  名为《花鸟》的一张竖幅作品,画面是山石上横生出几枝红色的杜鹃花,三两只小鸟轻盈飞过。楚承明介绍,作品是由700首唐诗、5万字组成的,其中花是用唐代诗人咏花诗写成,叶、树干、山、草、鸟,也分别是由相应的歌咏诗句组成。

  记者问创作一幅大尺幅的作品需要多久,目前市场行情如何,楚承明介绍,这次展出的长达15米的《一百罗汉图》,足足花了3年多时间。现在,已有画作以百万人民币的身价售出。

  溯源

  西周已有微书

  据介绍,西周已经有人在龟甲上镌刻“小如芥籽”、“径方不足毫米”的小字,可算得上最早的微书。微书写画艺术一词出现在20世纪末,但如此大规模地展出微书写画作品,楚承明是第一人。

  楚承明认为,微书写画艺术宏观方面可欣赏绘画艺术,微观则可饱含极其丰富的文字内含,天文、地理、军事、哲学、政治、经济、宗教、诗歌、散文、国史、家史、个人史,包罗万象;就其作品以尺幅大小而言,可微可巨。自己曾在一颗芝麻上写出十余个汉字,也曾创作了200米长的《五百罗汉长卷》,录佛教经文200余部约200万字。

  信报记者 孙玉洁 文/摄

  历史小知识

  微书写画,“微”,微小、微妙细小;“书”,书写,法书也。“写画”,用微妙细小的书法写出来的花鸟、人物、动物、山水画。究竟字小到什么程度才算微书?目前并没有精确界定。

  1976年陕西省岐山县出土了刻有30多字的一枚2.7平方厘米的西周卜甲,是人类最早的微书作品。东汉时,汉灵帝喜爱书法,广征天下工书者,史载南阳人师宜官所写大字一丈见方,小字则一寸见方的小格中可写1000个字,可谓最早的微书家。

  但微书长期以来不被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所看重。从宋代开始,稍有改观。清末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北宋郭若虚所撰《图画见闻志》中提到,唐朝德州刺史王倚收藏有一支毛笔,笔管中段刻有描写军旅生活的组画,每一事件还刻上从军诗两句,画中的人发马毛、亭台远木、从军诗句,无不精绝,观赏者对着光明处始能细辨,人们戏话这一作品非人工所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