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诺贝尔现场”之一
本报记者夏榆在诺贝尔博物馆前□本报记者夏榆发自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时间下午4点20分,航行了9个小时的飞机开始下降。飞机之下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漆黑一片。
天空飘着雨丝,雨和积雪在一座城市共处是奇妙的。斯德哥尔摩的冬天黑夜漫长白昼短促。夜色中的城市街头,白色的哥特式房屋被尚未消融的冰雪覆盖,而圣诞树、圣诞老人和红色蜡烛的光焰把城市装饰得灿烂无比。
比狂欢的圣诞节先到来的是诺贝尔纪念周。
位于斯维兰德大街的音乐厅是瑞典国王为得奖者颁奖的地方,蓝色的古老的十根廊柱之间是两幅华裔音乐家马友友的巨幅照片。12月8日马友友的音乐会将揭开持续7天的诺贝尔纪念周。从1990年开始,马友友就参加诺贝尔纪念周的演出,为那些站立在世界荣誉之巅的人们助兴。此次他和斯德哥尔摩皇家交响乐团合作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
诺贝尔博物馆周一中午闭馆,但还是有很多人聚在门前。从5日开始,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会陆续抵达。到来的人都会先到诺贝尔博物馆去瞻仰一下诺贝尔的音容。据说陆续到来的获奖者们会在纪念馆前合影,闻讯的人不会放弃这个争睹真容的机会。
在诺贝尔博物馆的右侧就是瑞典学院,那些每年决定文学世界的杰出人物的评选机构和评委们就在这里工作。瑞典学院,1787年成立。诺贝尔奖其他的奖项都是瑞典皇家学院评选颁发的,唯独文学奖是瑞典学院操作。瑞典学院里面有一半的院士是作家,还有一半的院士由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其他的专家组成。
诺贝尔基金会设在一座临街的办公楼里。厚重的铜制的高门,高门之上的檐壁雕刻着诺贝尔的纪念头像。推开门是肃静的走廊,是宙斯、缪斯的汉白玉雕塑。楼上办公室外的走廊里,挂满了历届获奖者的照片。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各国记者挤满了基金会的会议厅,基金会秘书再次解释:哈罗德·品特因为健康原因,不能前来斯德哥尔摩领奖。品特会委托他的朋友代他领奖,他把要说的话放到一部DV片子里。但还是有很多人渴望看到他,哈罗德·品特文学演讲的通知注明“票已售完”。
12月10日,将是诺贝尔奖颁奖的日子,那是一个气势恢弘的时刻,也是庄严和光荣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