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没有它照样产生伟大作家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5:45 南方周末

  局外人语

  □本报记者夏榆

  万之在瑞典生活了15年,这使他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诺贝尔文学奖。

  用万之自己的话说,他与瑞典学院的院士们的关系是“参加过瑞典学院组织的研讨会,穿过燕尾服出席诺贝尔奖晚宴,吃过一顿诺贝尔大菜,认识一些院士,特别是和懂中文的院士马悦然比较熟”。

  不过他并不认为自己是诺贝尔奖研究专家:“我坚持中文写作,到目前为止还没发表过用瑞典文创作的作品,只有个别作品被翻译成瑞典文,所以我还没有真正进入瑞典文学圈。”

  对于诺贝尔文学奖,万之如是说———

  通向不朽的车票

  南非的得奖作家库切(2003年)据说是非常傲慢的人,他得了英语文学大奖布克奖都不去领,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来领了,而且态度像个谦谦君子。他为什么如此敬重诺贝尔奖?我想,不光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是奖金最丰厚、仪式最隆重、影响最大的文学奖,而且因为100年来,诺贝尔奖确实建立了一种全世界公认的权威性。

  再比如,品特获奖后,他的经纪人的传真机就运转不停了,立刻有全世界大小剧院来签定演出合同,几十年不演的戏也有人要演了。这就是影响力。一般来说,一个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著作的销量就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增长,会翻译成世界各种语言。就以瑞典语来说,一个一年只卖几百本的小说家,如果得了奖,那么当年就可能卖上万本。因为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正好是西方的圣诞节前夕,所以获奖作品成了很受欢迎的圣诞礼物。把获奖书作为圣诞节礼物,价钱不贵,还很高雅,拿得出手。

  至于说诺贝尔文学奖对文学艺术本身的影响,当然是存在的。因为会有人比照获奖作家,模仿写作。拉美文学爆炸,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获奖。马尔克斯获奖之后,作品传到中国,不少中国作家就起来仿效了,还真有些成就,我也不用细说了。所以,诺贝尔文学奖的威望和强大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我的意思不是说诺贝尔文学奖使这些作家变得伟大,成为大师,而是这些作家本身就很伟大,就是大师。这些伟大作家给诺贝尔文学奖增添了光彩,使它成为伟大文学的象征。所以,一个作家得了诺贝尔奖,也就意味着能够跻身前辈大师之列,可以不朽了。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诺贝尔奖的局限,要以平常心来看待。诺贝尔奖不可能十全十美,它也疏漏过很好的作家,比如易卜生和托尔斯泰。而有的获奖者现在看来也不那么出色,今天再没有人去读他们的作品,所以并非获得了诺贝尔奖就一定不朽。所以,对于真正的写作者来说,得不得诺贝尔奖其实也无所谓。

  我个人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是卡夫卡,但他生前连作品都没有发表,当然也谈不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还是最伟大。所以,没有这个奖,文学照样产生伟大的作家。

  瑞典学院的院士们,这次你也看到了,也都是些普通的学者、作家、诗人,他们有个人偏好,也有局限,比如会中文的只有一个马悦然,而马悦然只有一票在手,不能起决定性作用。院士们投票是民主的,对于评选结果,其实还经常有少数院士也不满意呢,但必须接受。任何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规则就是规则。

  院士们也都强调了,他们不是评世界上最好的作家,不是发奥林匹克金牌。他们就是给他们个人喜欢的作家发奖,如此而已。

  “三到五年”,又一条中文好汉

  院士们觉得现在的社会太商业化了,文学界也越来越看重畅销。真正的文学反而受到冷落。1992年瑞典学院举办过专门的研讨会讨论这个问题,院士们把当时在世的获奖作家都请到瑞典,还请了一些国际知名作家,包括北岛,作为翻译我也出席了会议。院士们确实很担心文学商业化的问题。所以,他们开始把文学奖发给那些不被重视但他们觉得优秀的作家,换句话说,他们觉得他们可以用文学奖来把冷的文学炒到大热大红,让大家来重视,来关注。这就是他们的想法。

  所以,我们要是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不出名的作家得了奖,根本不用惊奇,也用不着大喊大叫。中国本土的畅销作家还没有获奖,也用不着抱怨。

  过去的瑞典学院,对中国文学、东方文学了解太少,所以没有给中国作家发奖也有其历史原因。这次你也了解到了,院士埃斯普马克自己就告诉你了,鲁迅和胡适都曾经和诺贝尔文学奖有点瓜葛。

  就中文文学而言,其实已经有一个作家获得过诺贝尔奖了,我看还不错。我看还有很多中文作家和诗人有望获奖,海外海内都有。当然,在中国本土还没有中文作家获得过该奖,这似乎是个问题,似乎有点不公平,至少从地理分布来看这是个缺憾。

  尽管瑞典学院强调,他们是给作家个人发奖,不是给国家发奖,但实际上他们也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埃斯普马克也说了,他们现在非常关注中国本土文学,尤其关注年轻作家。所以中国的作家是大有希望的。但是,我个人认为,之所以还没有本土作家获奖,与其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不如说是中国本土作家自己的问题,这要慢慢解决。

  不能说“中文写作离世界文学有多远”,中文文学,中文写作,实际就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是没有什么距离的。

  瑞典学院的现任常务秘书长曾经写文章强调文学的“普世性”,强调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可以被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欣赏阅读的。所以,优秀的中文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应该有被全世界人民欣赏阅读的价值。中文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体的,谈不上距离问题。

  确实,世界上很多人不懂中文,所以他们和中文文学有距离,但他们不能代表世界。对于不懂中文的人,通过翻译作品来了解中文文学也是可以的,不过就是一个语言桥梁而已,桥造好了就没有距离了。

  至于汉语作家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清楚。就水平来看,其实汉语作家好的很多,也有的得过奖了,应该没有什么距离。如果谈时间,比如预测谁是下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文作家,那我也不能未卜先知。不过我相信,时间不会很长,三到五年,就那么远。

  

没有它照样产生伟大作家
万之,本名陈迈平。1952年出生于江苏常熟,曾任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教师,1990年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东亚学院中文系任教,2001年起从事职业翻译工作。万之在19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参与创办民间文学刊物,担任过编辑,发表小说、剧本多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