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告别“永远的莎士比亚”?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14:36 新民晚报

  

告别“永远的莎士比亚”?
告别“永远的莎士比亚”?
告别“永远的莎士比亚”?
告别“永远的莎士比亚”?

  说起20年前京沪两地同时上演30多部莎士比亚戏剧的盛况,许多戏迷无比留恋。据上海话剧中心提供的记录,自从1994年举行了第三届莎剧节之后,上海专业话剧团体在10多年的岁月中竟没有公演过一部莎翁作品。有人认为莎剧的观众已经萎缩了。但去年底两家国外剧团来沪演出莎剧的火爆景象,却让人感到“永远的莎士比亚”这句话没有过时。究竟是
莎剧没市场,还是对经典戏剧缺乏勇气和激情呢?

  市场前景不敢乐观

  今年,上海话剧中心将和英国的黄土地剧团合作,演出一部中国版《李尔王》。该剧的剧情和台词根据莎士比亚原著改编,讲述来自英国的一个亚裔家庭在中国发生的故事。中心的市场部负责人喻荣军对这出与莎士比亚戏剧有关的戏的市场前景,依然不敢过分乐观。

  如今的国内话剧人对莎剧的普遍担心是人物多、场景多、服装复杂、情节复杂,怕排起来负担重。上海戏剧学院的孙教授告诉记者,莎士比亚的大部分戏剧都有至少20个场景,演员服装将是很大一笔经济投入。现代人剧社负责人张余也说:“很担心成本太高收不回来,演经典剧风险很大。”

  但是,记者看了英国莎翁故乡一家剧团的《麦克白》,发现布景十分现代、简洁,可谓小制作;但又不是戏说,演出原汁原味,十分忠实原著。为什么国内剧团不作些这样的探索呢?

  “三小话剧”成为主流

  小剧场、小制作、小资情调的话剧形成本地话剧的主流。记者做了一个调查,在接受采访的30位30岁以下的话剧迷中,有70%的人会选择观看喜剧或是白领爱情剧,他们大部分人对莎士比亚不了解。对此,上戏表演系的徐主任说:“上海的话剧现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旋律的戏,表现英雄人物;另一种是白领话剧,它们都有自己特定的受众群体。”他分析,快餐文化的广泛传播,导致如今的都市人喜欢那种没有高深哲理、和自己生活距离很近的话剧。但如果年轻观众不看艺术的经典之作,他们的艺术修养就会维持在平庸的水准上。而长此以往,他们将不知辉煌大气的经典话剧为何物了。

  莎剧创新才能存活

  “面对现代观众,我们要找到新的手法和新的解释来演绎莎剧。”上戏孙教授认为,“莎剧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在内核与精神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把故事拿过来,用现代人更熟悉、能接受的手法来表达。”例如,曾经来上海演出的《全本莎士比亚》,就把30多部莎剧串联在2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威尼斯商人》则给人们眼中奸诈的犹太商人夏洛克翻了案;在《奥赛罗》中,所有的演员都身着现代服装……

  “其实在十年前的上海莎剧节中,也有很多的表演形式。”有小剧场的莎剧《奥赛罗》,有大剧场压缩本的历史剧《亨利四世》,有充满童话色彩的儿童版《威尼斯商人》,更有用后现代主义创作方法表现的《哈姆雷特》,可见,莎剧中的创新是保证其市场生存活力的有效手段。本报记者张艺

  话剧《麦克白》剧照图TP

  辽艺演出的话剧《奥赛罗》男女主角

  《威尼斯商人》剧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