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千里走单骑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15:24 三联生活周刊

  

千里走单骑

  有问题的是所谓“回归”之说,它是对张艺谋前两部电影的否定,好像那是一段弯路。其实并非如此。

  不约而同地,电影学院郑洞天与倪震两位教授都用“回归”二字来评价他们昔日学
生的这部最新电影,语气中透出欣慰。倒也不是说张艺谋具体回归到哪部具体的影片,而是回到了他最擅长的风格:朴素、纪实手法,以及温情。在张艺谋的创作过程中,前期电影诸如《大红灯笼高高挂》被说成“伪民俗”,“后殖民主义心态”,中期的《有话好好说》则有模仿王家卫的嫌疑,并引发质疑:“张艺谋本人是不是不适合拍城市题材?”后期的《英雄》和《十面埋伏》遭遇到的恶评更不用提了。最少被诟病的,是没有公映过的《活着》与《秋菊打官司》。一路看下来,张艺谋其实一直在求变,只是有的电影不被人接受,有的被人接受下来,并高度赞扬,尤其是朴素的纪实手法的作品。所以,《千里走单骑》出来后,有了“回归”一说。

  《千里走单骑》中有些地方导演的设计比较生硬。高仓健扮演的日本父亲第一次去监狱里拍李加民唱傩剧《千里走单骑》,锣鼓点响起,李加民一动不动站着,锣鼓点又一次响起,李加民还是不吭声不动弹。这样的设计固然很戏剧化,但并不符合真实情景。在监狱里,李加民根本不敢这样,他肯定会唱,也许心情不好会唱错,可绝对不敢不唱!他的一动不动只是为了符合导演的要求。不过总的来说,张艺谋的故事说得还是很流畅,画面干净利索。高仓健扮演的父亲恳求李主任帮忙,把锦旗的杆子攥得嘎巴嘎巴作响时,也确实让人感动。由此看来,这次“回归”是成功的,它好像完成了挽回张艺谋艺术声望的责任。

  其实拍什么样的电影,完全是导演的个人选择。有问题的是所谓“回归”之说,它是对张艺谋前两部电影的否定,好像那是一段弯路。其实并非如此。

  看了《千里走单骑》,再回过头去看《英雄》和《十面埋伏》感受会不同。当年这两部影片上映时,它们差点变成了全民大笑话,批评之声汹涌而至。倒不是说对它的批评不对,而是经过一年时间之后,现在看来,不得不佩服张艺谋求变的能力和勇气。在他个人工作的变化同时,也改变了中国电影界对电影产业和国产大片的看法。作为作品,《英雄》和《十面埋伏》成为传世之作的可能性跟它的成本和票房完全成反比,但如果写中国电影产业史,这两部作品的地位便陡然不同。没有这两部电影,也不会有业内人士说:“电影要挣钱就要大投入。”以前也有人说这话,但针对的是美国电影,而现在则说的是国产电影的可能性。

  也许有人要说《星球大战》与《英雄》和《十面埋伏》没有什么可比性,那就权且拿来说说而已吧。有人评价《星球大战》把好莱坞搞没了灵魂,一味去追求大制作。这个话题仁者见仁。但是没有《星球大战》也不会有后来的《指环王》,最起码不会这么快就有了。《英雄》与《十面埋伏》开发了中国电影的一种制作方向,并且也不会让中国电影就此失去了灵魂,关键在于后来者是学会了更没有灵魂还是赋予它灵魂。

  看完《千里走单骑》让人想起另几位导演。奥利弗·斯通,1986年《野战排》是他成名之作,1987年斯通的视线从越战现场转移到《华尔街》,1991年是《JFK》,1994年斯通已经48岁,却精力不减,执导了惊世骇俗的《天生杀人狂》,1997年是犀利的《不准掉头》,2004年拍了巨型史诗片《亚历山大》。这么多年,他从来不走回头路,即使偶有失误,但没有人不佩服他的勇气。李安是另一个鲜明的例子。家庭伦理轻喜剧对李安来说手到擒来,他的第一部英语电影《理智与情感》也没有脱离这个套路,但是他的第一部美国电影《冰风暴》勇敢地对准了标准的美国家庭,对于一个外来者来说,这样的选择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接着李安又选择了表现美国南北内战的《与魔鬼共骑》。如果没有几次冒险之举积累的经验,也绝对没有《卧虎藏龙》的辉煌。相比之下,如果说《千里走单骑》稍微让人有点失望,仅仅是因为它是对过去张艺谋以往电影的重复,而没有像《英雄》所表现出的那种勇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