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木心:文学“鲁滨逊”叶落归根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16:30 北京晚报

  

木心:文学“鲁滨逊”叶落归根

  他1927年出生,1982年定居纽约,画画也写作。早期的散文作品已全部散失,海外发表的作品却有多部散文集、小说集、诗歌集影响深远,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惟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国内,只有少数人知道他的名字,更少的人读过他的文章。一直尊他为师尊的陈
丹青形容他为文坛的异数,因为他“向来不就大陆的语言霸权就范”,而与岛上的文学主体和媒体做周旋时,也“始终保持了侧身客席的姿态。”他自称文学鲁滨逊,他的存在渐渐变成国内文坛一种隐隐的传说。

  今年北京的图书订货会,木心的第一本简体字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提前准备了讲稿的陈丹青,在新书推介会上讲了足足半小时,他说:“我可以想象不出国,但无法想象出国之后我不曾结识木心先生。”“我写书,我出书,就是妄想建立一点点可疑的知名度,借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来读木心先生的书。”

  木心先生在海外如日中天,但在国内却如此寂寂无名。这不能不引读者好奇。陈丹青透露,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阿城、何立伟、陈子善及巴金的女儿就“发现”这位“文学鲁滨逊”,但是直到2001年,学者陈子善才将他的一篇《上海赋》刊载在《上海文学》上。这是惟一一篇与大陆读者见面的文字,但就是这篇描述上海的文章,让作家陈村自述“如遭雷击”,陈村逐字逐句将这篇文章敲好上传到网络上,还自言:“不告诉读书人木心先生的消息,是我的冷血,是对美好中文的亵渎。”又说:“企图中文写作的人,早点读到木心,会对自己有个度量。”因为:“木心是中文写作的标高。”

  木心为文,奇在何处?即使已经在自己的书中介绍过自己的师尊,陈丹青仍然反复说,“评论木心的文学作品,是十分困难的,单要说明这个困难,就得长篇大幅。”“虽然姗姗来迟,毕竟还是来了。”对于国内第一本木心散文集的出版,学者陈子善的感慨来得分外由衷。木心先生也对自己的第一本简体字作品,说出了意味深长的几个字:“意料之外,之外;情理之中,之中。”

  而对国内读者而言,《哥伦比亚的倒影》只是一个开场,它选编了《九月初九》、《竹秀》、《论美貌》、《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等最能表现木心行文风格的散文13篇,伴随着这部书而来的,还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特意制做的一本《关于木心》的小册子,全文刊印了1986年5月9日纽约《中报》副刊《东西风》发起的“木心的散文专题研讨会”发言纪录。木心的其他作品还将陆续推出。读者是否能真正接受木心?陈丹青表示:初读木心先生,惊异、赞美者有之,不习惯、不懂得而茫然漠然者也有之。但不管怎样,当我们打开木心先生的书,很可能不是我们阅读木心,而是他在阅读我们。他的言下之意是,它会让我们反省自己的阅读经验。本报记者孙小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