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郑渊洁用童话讲刑法(图)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06:16 华商网-华商报

  

郑渊洁用童话讲刑法(图)

  将严肃与浪漫嫁接在一起 漫画/王启峰

  

郑渊洁用童话讲刑法(图)

  童话是浪漫温馨的,法律则是铁面无私的,但在郑渊洁看来,“不搭界”的二者是可以用笔来统一的。日前,“童话大王”将自己的“童话版刑法”———《皮皮鲁和419宗罪》“颁”行天下。“童话,但绝不是‘大话’刑法。远离犯罪,这个现实意义很严肃,没有一丁点

无厘头。”昨日,郑渊洁对记者表示。

  可以当“文盲”不能当法盲

  皮皮鲁是郑渊洁童话的主人公,这个大家耳熟能详。但“419宗罪”却颇令人好奇,原来它就是我国现行的419条刑法。“恐怕大部分中国人只知道西方人的‘七宗罪’,而不知道咱们这‘419宗罪’,这本身就是个悲剧,也导致了更多的悲剧。”郑渊洁表示,中国人还普遍欠缺预警意识,往往等到事情出了,再“沉痛总结经验教训,并下不为例”。而身为一个童话作家,他希望让孩子们在童话世界的“悦读”中学法、懂法、用法。

  “法律条文是枯燥的,不少学法律的学生也是为了考试而背下汗牛充栋般的法条。大人如此,想让孩子们接受必然要动一番脑筋。”而童话大王选择的普法使者则是在孩子们中间有广泛基础的人气之星皮皮鲁。以皮皮鲁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什么是犯罪,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以及如何预防犯罪。每个故事讲到一种犯罪,419个故事解释了419种罪行。

  记者了解到,“419宗罪”原来还是经检验产品。“这本来是我给我儿子编写的家庭教材中的法制篇,实践证明效果还不错,所以才敢把它拿出来让大家用。”郑渊洁号称是“著作等身的文盲”,而他的儿子郑亚旗的学历也和父亲一样———小学没毕业。在郑渊洁看来,当文盲并不可怕,只要你能适应社会,但“当法盲是绝对不行的,因为你会在完全不知道自己是错的情况下伤害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不要宽大人严小孩

  郑渊洁称,他希望这部“童话版刑法”更能被广大家长和老师来阅读。“很多时候,其实大人做的比孩子要差得多”,而现实社会却总是“严于律孩子,宽以待大人”。郑渊洁认为这不公平,而让不称职的大人来教育孩子则无异于犯罪。“北京的少管所有一次请我给那些少年犯讲课,认为童话大王能感化这些误入歧途的‘迷途羔羊’。这是好意,但我没法讲。我觉得应该负法律责任的不单是那些少年犯,还有那些有义务教、却没教或没教好他们法律知识的家长与老师。板子更应该打到大人的屁股上。”

  而在郑渊洁看来,这种“只对儿童严格”的认识和风气也殃及了他这个儿童作家,直接的表现就是,他本人前段时间有一次爆粗口即被人揪住不放。“我只是那么一次说话糙了点,就不得了了。”“当然我不是说说脏话好、说脏话对”,可是儿童说不说脏话不取决于某个儿童作家说不说的影响。“就算我们这些儿童作家都用优雅的语言,他们一样可以从别的渠道受到脏话的影响。”本报记者黄哲

  是否严肃并不重要

  “童话版刑法”!“童话大王”抛出的这个概念够猛。这是对教育变革的一种开拓式探索?还是仅仅为了卖书的炒作?但从学生、家长和专家的反应看来,“童话版刑法”的出现是及时而且必要的,至于其真实的目的是什么,写作方式是否严肃就没那么重要了。

  田女士的孩子在西安某重点中学读书。她对记者介绍说,学校倒是给孩子发过中学生法律读本,但“和白买的也差不多”。一来是由于应试压力让孩子无暇顾及,二来她曾认真研读过该读本,结果发现“书上教的我儿子不读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儿子不知道该不该做的,书上却没有具体指导”。她表示,同为家长的郑渊洁“了不起”,“现在都在讲贴近性,不管郑渊洁童话的文学水平如何,起码这对孩子们形成了一种引导,体现了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心。”

  而就读于北京某中学的15岁的常玥也有同感,“学校倒是给我们开了法律选修课,可和生理卫生课差不多,教的都是我们懂的东西,而且内容讲得很枯燥,讲得连老师自己都没精神了。”她认为,现在校园犯罪如此严重,渴望学法、懂法的同学不在少数。“如果老师、家长还有那些所谓的教育专家都能像郑渊洁一样,不是摆出一副教训人的姿态,而是手把手地教我们,那是多么好的事啊!”

  文学评论家白烨则对记者表示:“

雍正的摊丁入亩为什么实施得那么顺利?因为李卫让丐帮把大清律例改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数来宝。”而现在刑法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确实令人担忧,郑渊洁这样的行为值得鼓励。他希望文学界不要过多地纠缠于“童话写法律是否严肃”的问题,而是要有更多的人像郑渊洁那样,用文学手段满足更多人群的直接需要。本报记者黄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