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一向是电视剧的热门题材,但历史这东西,说对了精彩,说错了可就面子扫地了。就算红遍亚洲的韩剧《大长今》,也有悖离史实的剧情,居然称纸是韩国人的发明,难怪张国立看了要急得跳脚。其实,类似的例子在众多古装历史剧中屡见不鲜,所以历史剧的真实性问题总是会引起包括历史学家和观众的广泛讨论。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细节,往往会导致截然相反的口碑。
“杨贵妃”见过《长恨歌》?
历史剧中的细节失误,并非近日才有。多年前,台湾播出一部电视剧《杨贵妃》,剧组为制造磅?气势,特别在小片头安排“杨贵妃”斜卧着凝视镜头,后头一整面屏风上,赫然题着诗人白居易的名篇《长恨歌》。这项失误引人喷饭。杨贵妃被迫自缢,“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之时,白居易还没出生,又怎能写出《长恨歌》供杨贵妃作帘幕?这可说是画蛇添足了。
《汉武大帝》掀“豆腐讨论热”
内地历史大剧《汉武大帝》吸引了不少历史学者、政商名流收看,大家都想学汉武帝的谋略之道。既然是历史剧,许多与汉朝有关的真实历史也被提出来讨论:霍去病是否为不败将军?剧中描述的匈奴面貌是否遭扭曲?最有趣的应该是“豆腐”这种民生必需品,是否真如剧中所说,由淮南王刘安发明?据《本草纲目》中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在其它文献中也出现刘安与豆腐起源有关的说法,可信度颇高。但有观众在《汉武大帝》的讨论区指出:宋朝朱熹指出豆腐为淮南王发明,并无事实根据。这位观众称:河南密县打虎亭汉代画像石墓中,发现一幅疑似做豆腐图,但经考古报告发表后,证实非做豆腐而是酿酒。观众藉由看戏加入考证的过程,十分有趣。
蓝正龙小心考证《望春风》
蓝正龙日前到上海拍摄电视剧《永远的铭记》,剧中他饰演抗战时期从台湾到内地念书的学生。有场戏讲述他不舍即将离开内地的友人,二锅头下肚后,哭唱台湾歌谣《望春风》。虽然场面感人,可既然故事背景是抗战时期,《望春风》的完成年份就格外令人好奇。蓝正龙说,这首歌是他挑选的,当时他就注意到歌曲创作的时间问题,他上网查过后,确定这首歌是作曲家李临秋在1933年所作,比抗战时期早十余年,才确认用在戏里。身为演员,能注意到年代问题,在这件事上,蓝正龙是好榜样。(李筱雯)
蓝正龙的严谨态度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