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徐佳和 编译责任编辑 顾维华
按照香港特区政府的原计划,香港西九龙将建设一座世界上最大的艺术中心———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半岛南端沿海将被一个精心制作的巨型室外天篷覆盖———这一由英国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天篷”曾被想象成未来香港的符号,建成后将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般成为城市地标。
然而香港特区政府在本周二宣布,因为房地产发展商拒绝参与,财务负担成为不可承受之重,中止西九龙这一世界最大文化中心建设计划可能成为无奈之选。
位置重要价格昂贵
西九龙文娱艺术区———这个世界最大的文化中心,曾经“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法国巴黎的乔治·蓬皮杜中心、索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和纽约现代美术馆等几个全球主要艺术机构为了能够参与其中竞争激烈,据《纽约时报》报道,该文化中心的占地面积将数倍于著名的美国林肯文化中心。
巨型“天篷”效果
2004年10月,蓬皮杜艺术中心甚至说服了法国总统希拉克专为考察此项目赴港。古根海姆基金会总监则称建设和运营该艺术中心是“世界上最令人激动的机会,因为它的大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
但这项备受瞩目的文化中心建设计划陷入了一场长达一年多的争辩中,用当地艺术家的话来说,“西方文化机构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太过重要的角色”。当早期建设计划出台的时候,人们也纷纷公开指责计划中的条款对于房产商来说未免“太过慷慨”。
去年10月,舆论压力促使香港特区政府在原有建设框架下作出了一些修改,要求商务楼、酒店和住宅楼建设的三个主要发展商活力星、香港荟萃、荟林国际不仅仅负责建筑博物馆,还需设立38.7亿美元的基金作为其维修、保养以及其他文化设施的运营费用,以确保西九龙在接下来的30年内有足够的资金保持文化活跃性。为了避免单一发展,主要发展商负责建设岛上一半的居住和商业街区,而其他的发展商对剩下的地方进行投标。这些条件促使主要发展商们在之后的三周内决定撤回他们对于西九龙建设计划的支持。
“香港符号”取决于房产商支持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许仕仁表示,他将领导一个新的委员会研究香港如何继续探索在西九龙建设文化区域的新路,西九龙半岛占地40公顷,是位于香港中心的著名港口。许仕仁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因为发展商拒绝参与投标,政府放弃原有的建设计划书,也将不再坚持讨论其原来计划的巨型“天篷”。许仕仁强调,特区政府并没有放弃这个项目,新委员会将在9月进行反馈报告。“全部计划的关键因素在于背后的强大财务支持。”他说。
但英国议会上院议员石礼谦(AbrahamShek)怀疑是否还有可能在西九龙半岛建起文化区域,因为这一区域的土地价格去年已被抬高。许仕仁的前任、现任香港特首曾荫权曾在2004年12月曾警告,最初的建设计划是不是适合实施,取决于能否赢得房产商方面的支持,这将会耗费较长时间。蓬皮杜艺术中心负责人布鲁诺·拉辛(BrunoRacine)周二表示,他正等待从香港来的官方消息,但是蓬皮杜始终希望能参与这一项目,期盼能与古根海姆就这个最新发展形式进行讨论。
链接:西九龙文娱艺术区
作为香港回归后推出的最大文化建设项目,“西九龙文娱艺术区”规划已运筹多年。用40公顷的“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来提升香港作为亚洲艺术中心的地位,这是整个香港重振计划中最吸引人的概念之一。
2001年4月,香港特区政府举办西九龙填海区概念规划比赛,征求概念方案,以便把西九龙填海区南端一幅海旁用地,发展为综合文娱艺术区。诺曼·福斯特的设计方案是一个“流遍发展区内各个空间”的巨型天篷,构成一个别具风格的地标。沿顺柔的海岸曲线修建的长廊,整幅土地的轮廓蜿蜒曲折,与流水般的天篷交相辉映。
根据计划,西九龙填海区南端40公顷土地将发展成一个结合文化艺术、潮流消费及大众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文娱场所,核心设施包括剧院综合大楼、演艺场馆、博物馆群、艺展中心及广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