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资料照片强军摄印象中的许巍,一直不爱说话,一副淡漠的样子。但这次采访他,感觉却大不一样,因为当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时,竟然讲起了笑话:“中国人对摇滚有偏见,就像外国人研究陶渊明时认为他是个斜眼。要不怎么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呢?呵呵!这就是东西方文化差别,就像我们眼中的摇滚,必须就是愤青那样的。”———
2005年,北京“绝版青春”演唱会为歌手许巍十年来的音乐历程做了一个小结。从激情的岁月走入温暖的怀抱,他用自己创作的歌总结了曾经的他。近日,集合许巍过去十年、十二首经典作品的新专辑发行,许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他和音乐其实一直“在路上”。
印象·理想:“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有人说,喜欢许巍的人大多都是白领。在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里,当初的锐气早已磨灭的他们,在许巍安静的歌声中可以缅怀那些早已被淹没了的理想。
十年摇滚摇滚是时尚的有文化的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给自己的新专辑起名叫《在路上……》?
许巍(以下简称“许”):从《执著》开始,我写了非常多的歌,我觉得我一直在音乐的路上,这张专辑应该是一次回顾,也是我的再出发。
记:不少人都觉得现在的许巍变软了,不再愤怒了。
许:写《在别处》时是1997年,我和张亚东疯狂喜欢英式摇滚,那时的我只有20多岁,写一首歌就想一鸣惊人,所以会有那样富有激情的歌。现在我已经30多岁了,自然、放松、懂得感恩,所以会写出温暖的《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记:你还是摇滚歌手吗?
许:是。摇滚真正的精神是平等和自由。可能有人觉得玩摇滚的人都应该是长头发、颓废的、愤怒的。其实不是这样,我觉得摇滚应该是时尚的、有文化的。我和郑钧常常参加时尚活动,我觉得这不影响我们摇滚。
印象·青春:“那一年,我正年轻,总觉得生活好像会很美。”
年少时我们都满怀梦想,以为这样就可以不在乎现实生活中的磨难;而体会成长给予我们的伤与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对于如今的年轻人和曾经年轻过的人来说,许巍就是他们的青春路标。
十年青春永远对未来有无限的幻想
记:去年8月13日北京演唱会非常成功,但乐评人王晓锋却说你和演唱会的名字一样,青春已逝。
许:他说这番话我知道。我想一个人的年龄不在于他的生理年龄,而在于他的心灵。我常觉得我仍像一个18岁的大男孩,永远对未来有无限的幻想。
记: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状态如何?
许:返璞归真。年轻时冲动,现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在家弹琴,高兴的时候,会从地上蹦到床上,再从床上蹦到地上,还会冲到厕所里。我弟弟的儿子3岁,我问他,你幸福吗?他说幸福。这是我最理想的状态。
印象·孤独:“没有人留意,这个城市的秋天。窗外阳光灿烂,我却没有温暖。”
每个人都会在许巍的歌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借那种声音体味自己的情绪。沧桑的感觉,淡淡的哀愁,和许巍一起忧伤并孤独着。
十年总结回到家乡开个唱
记:不少人认为听你的歌的人大多是小资。
许:什么是小资?我的歌是写给和我一样曾经感受过孤独,曾经为理想去努力过的人听的。
记:今年5月要回西安开演唱会了,有什么想法?
许:之所以把西安演唱会放在后面,是因为我把在外地的演出都当作练兵。1994年我背着一把吉他离开西安,西安是我的梦起航的地方。我在这里组织的第一支乐队“飞”中的朋友也很激动,他们都希望能和我在故乡把演唱会办好。本组稿件均由本报记者刘哲采写
今天谁在听许巍
杨武(22岁研究生在读):我喜欢许巍,是从他的专辑《那一年》开始,那是我第一次听歌到流泪。于是,不到15岁的我开始学弹吉他、组乐队,也让我交到了一堆朋友,包括初恋女友。现在仍在听许巍,我和他一起成长了,他永远是我的精神领袖。
余明(30岁媒体从业人员):从《在别处》开始,我被许巍歌中的忧伤打动,直到现在。他忧伤,我忧伤,他温暖,我温暖。
赵赵(35岁画家):我喜欢许巍,爱他的每个音符,他的每首歌都有故事,我会在半夜听他的歌一直流泪。
张伟(40岁自由职业):我应该算是和许巍一样玩摇滚的,不同的是我放弃了,而他没有。听到他就能看到我曾经的理想。
李凯(26岁业务主管):我从上大学时开始喜欢他的歌,现在我喜欢晚上开车的时候听他的歌,一遍一遍地听,听不烦,心中总是洋溢着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