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电视剧《聂耳》杀青之际
在追寻国歌诞生的历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越走近那段历史,越能生动感受到聂耳在国家危难时刻所凸现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聂耳创作《卖报歌》时,与上海街头报童在一起。
聂耳与女友和知己在一起
聂耳加入明月歌舞剧社演出
聂耳开始电影音乐创作
聂耳与母亲
由云南千溪影视公司、北京电视台影视达节目交流中心联合投拍的电视连续剧《聂耳》杀青了!整个剧组沸腾起来,而我百感交集。策划拍摄这部电视剧所经历的日日夜夜,以及和《聂耳》一起成长的心路历程,刹那间涌上心头。
让聂耳是“云南人”为世界所知
不错,最初拍这部电视剧的起因虽然强烈但非常简单——缘于对国歌的满腔热爱和以聂耳为荣的同乡人的一腔热忱。几年前,解放军军乐团余海团长的一段话让我深受感触。他说:“我这一生演奏了2万多次《义勇军进行曲》,每一次都心潮澎湃。这是全世界旋律最美、最雄壮、最能激励人的音乐。可是,我们的国人对国歌了解得太少,许多人不知道它的来历,也唱不准它的曲调,记不住它的歌词。我们强烈呼吁国歌必须入宪。”这段话深深触疼了我。国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生而为人就一直澎湃在血液里的旋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曲作者聂耳的同乡人,我们深以为荣;作为广播电视工作者,我们不禁生发出一定要把聂耳搬上荧屏,让国人更多地了解聂耳、认识国歌、热爱国歌的强烈愿望。这个愿,一许就是六年。期间,我们尝试着和中央电视台合拍过纪录片《玉溪之子——聂耳》,越拍越坚定了我们将聂耳拍成电视剧的决心和信心。甚至,将《聂耳》搬上荧屏成为我们尽快筹建和完善云南千溪影视公司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随着云南千溪影视公司筹拍的《九月风暴——中国刑警》、《真话》、《生命的颜色》等5部电视剧和4首MTV在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的轮流播出,随着《义勇军进行曲》诞生70周年、人民音乐家聂耳逝世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百年的到来,随着2004年3月,全国人大正式赋予《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宪法地位,随着对聂耳、对国歌的情感堆积日渐深厚,这个愿望变得越来越急迫,也越来越现实了。这时,北京电视台影视达节目交流中心也被聂耳的事迹和我们的诚意所打动,一谈即合,共同投资,倾力打造《聂耳》。
弘扬聂耳的时代精神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们着手筹划《聂耳》的拍摄,首先遇到的就是剧本创作难的问题。聂耳的一生如惊鸿一瞥,“像暴风雨前的一只海燕,骤然而来,倏然而去”,生如夏花般绚烂而短暂,可供创作的资料极为有限,如何定位让我们争执四起,痛苦异常。为此,我们和影视达共同组建主创班子,一方面请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学院、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十几拨近30人创作剧本,先后16次易稿;另一方面,我们也几乎找遍了所有与聂耳相关的资料、图片、音乐、电影甚至话剧。这才发现,随着对《聂耳》创作的深入,我们对聂耳与国歌的理解和热爱在逐步加深和成熟,对聂耳满腔热忱的爱国之心感同身受。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既是凝聚力,也是战斗力。作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民族危难深重的年代,聂耳成功地把满腔的爱国情怀融入到了音乐之中,厚积薄发,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帝国主义的满腔仇恨,凝聚在歌曲的每一个音符中,震撼人心地唱出了团结战斗的意志,唱出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喊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越走近那段历史,越能生动感受到聂耳在国家危难时刻所凸现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国,邦也,从口,从或。”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聂耳用他的爱国心、爱民情、倾注心血,谱写出的《义勇军进行曲》,以万众之口,传唱祖国大地,唤醒、激励了中华儿女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今天,没有硝烟,但当年汹涌澎湃在硝烟里的热血依然在,血统依然在。歌在,人在;人在,国在。那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浩然正气,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义凛然,那种“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炮火前进”的前赴后继,在今天,一样弥足珍贵,一样让七尺男儿热泪盈眶、热血沸腾。正因为如此,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义勇军进行曲》是10余年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已经具有历史意义。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醒人民回想祖国创建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2004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全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正式赋予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宪法地位。
凸现“爱国爱人爱歌”主题
在追寻国歌诞生的历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爱国是一种信仰,是生命的支点,让个人不为物欲所迷;爱国是一种责任,是生命的重心,使个人在无尽的追求中日趋完美;爱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生于斯,长于斯,既是人生态度,也是生存方式,更是对中华民族伟大传统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任务的理性认识,是对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社会责任的自愿承担。
不仅如此,我们深切感受到的,还有聂耳“将音乐献给人民”,始终为民而喊、为民而呼、为民而唱的人格魅力。聂耳一生共创作了37首歌曲,多是反映劳动人民及革命青年生活和斗争的歌曲,以及进行曲风格的爱国歌曲。聂耳始终认为:“音乐与其他艺术、诗、小说、戏剧一样,是代替大众在呐喊,大众必然会要求音乐新的内容和演奏,并要求作曲家的新态度。”艺术家“不同生活接触,不能为生活著作,不锻炼自己的人格,无由产生伟大的作品。”因此,聂耳始终坚持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最底层,在“充满了工人、车夫、流氓、无产阶级的汗臭”的环境中,聆听劳动者的心声,并经常踏着晨霜夜露去体验女工们上班的辛苦,与码头工人交谈,与小报童交朋友。他的许多作品的主题和基本音乐元素,都与大众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直接来源于民众的劳动生活。正是由于聂耳对当时灾难深重的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使他扎根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大众感情,为人民的需要而创作,最终决定了聂耳的歌曲“代替着大众在呐喊”,不但揭露了社会的矛盾,而且唱出了大众的心声。在他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的《开路先锋》、《矿工歌》、《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歌》、《逃亡曲》、《桃李劫》等作品,都反映了人民大众心底的满腔愤恨,燃烧着聂耳热爱人民的滚烫赤子情。正如田汉所言,“他是自己真正站在痛苦人民的中间喊出了他们的愤怒要求”,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的儿子。今天看来,正是他对人民怀有的深沉的爱,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人民音乐家。
几年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领悟,不断地创作,不断的成熟,让我们豁然开朗。是啊,“爱歌、爱国、爱人”,不正是这部电视剧的灵魂所在吗?聂耳的时代精神不也正是通过这“三爱”体现出来并且激励着我们永往直前吗?我们终于触摸到电视剧《聂耳》的脉络了——我们要拍的《聂耳》不是轻飘飘的言情片,也不是追赶时髦的青春偶像剧,而是一部伟大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人物传记,是一部有厚重感、弘扬主旋律的历史正剧。
耗巨资精细雕琢《聂耳》
一旦主题明确、思想统一,我们成竹在胸,所有的困难已经显得无足轻重了。剩下的就是如何把这部戏打造成精品。
——为了寻找最恰当的表述聂耳生活轨迹的方式,《聂耳》的导演,《大决战》的主摄影,拍过《龙票》、《无愧苍生》、《青花》等叫座的电视剧的桑华,经常一两天不睡觉,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不断修改剧本,完全痴迷于枪林弹雨里迸发出来的民族最强音。目标只有一个:把《聂耳》打造成电视精品,把聂耳塑造成最可爱的人。
——为了突破聂耳生活轨迹简单、生命历程短暂、图文资料有限、难以塑造丰满形象的限制,我们采用了虚实两条线结合的方法,真实还原历史,塑造人物立体形象,用科学、辩证的唯物观再现当年,把人物传记、故事情节、音乐和歌舞融为一体,以同一个时代的三位青年人——聂耳及其好友任伯韬、柳千条对人生道路的不同抉择生动展示了滚滚历史潮流中的主旋律和必然方向。
——为了真实再现聂耳当年的生存环境,剧组的美工从去年5月就背着剧本踏进上海,沿着多伦路、四川路、淮海中路等240多个景点遍访当年聂耳走过的痕迹。边读边走边访边寻觅当年的老照片、老资料,用自己的真情实意,以饱满的热情和热火朝天的干劲,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的历史风貌和人文景观。
——为了还历史一个真实、鲜活的聂耳,剧组搜集了聂耳全部的照片。电视剧《聂耳》里的服装全部依据老照片里的式样缝制而成,细小到一颗纽扣都烙着那个年代的标志。剧组还竭尽所能搜集了那个年代的所有图文资料进行细致地研究,把每一个镜头的质感、真实感延伸到每一个细节:一盏台灯、一个收音机、一幅地图、一个台历,一眼看上去就绝对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大上海的东西。
——为了再现上世纪30年代的歌舞,剧组重排了黎锦辉的《芭蕉叶上诗》、《毛毛雨》、《桃花江》、《夜来香》等曲目,专门聘请了上海各大文艺团体重排由聂耳指挥的大合唱《新的女性》,并将聂耳与张曙等进步人士在剧中高唱的《马赛曲》专门译成中文,让每个演职员唱会唱熟后才开始拍摄。
——为了淋漓展现淞沪大会战“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意境,短短10分钟的戏,运用了电影厂最好的烟火师、调动了500名上海武警、500名群众演员,光给演员化妆的化妆师就有一个排;剧组租了一片废墟,布了几百个炸点,前前后后拍了一个多星期……
数年的牵挂,多年的酝酿,30多位著名编剧操刀、320多处的实景拍摄、1200万元的投资……到过片场的同行甚至讶异地脱口而出:这简直可以拍电影了!一次又一次的精挑细选,一遍又一遍的精雕细镂,一点又一点的精益求精,每一个镜头都是为了烘托聂耳的精神,每一个细节都是为了展示聂耳的风貌。《聂耳》在每一位演职人员倾情、倾力的投入下渐渐生动、丰富起来了。
细细想来,为了达成玉溪人、云南人甚至中国人的这个愿望,我们不敢说呕心沥血,但毕竟倾注了太多太多的心血和真诚,已经不是“花1200万元打造一部电视剧值不值”所能担当的。面对各种压力和诘问,我们可以从容地回答:“在市场追逐利润,而时代呼唤主旋律的今天,我们精益求精地打造《聂耳》,以求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回报。但无论结果怎样,我们义无反顾!”
今天,一部实实在在由云南本土影视公司制作,并成功引进业内精英加盟,标记“(云)剧审字”的电视剧《聂耳》终于杀青了!何谓“杀青”?《天工开物》里说:“身为竹骨与木皮,杀其表而白乃见,万卷百家,基从此起。”意味着我们虽然完成了基础工作,但是面临后期制作、出版发行等等,我们还会有一段艰辛的日子。但是我们不会忘记在拍摄《聂耳》的日子里,我们一点点拂去岁月的尘埃,一缕缕抹掉历史的迷雾,一步步靠近聂耳,一寸寸贴近中华民族汨汨跃动的血脉,“爱歌、爱国、爱人”的概念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强烈。爱歌——每天,在与朝阳一同冉冉升起的国旗里,鼓荡着铿锵、激昂的国歌;爱国——在《义勇军进行曲》回肠荡气的旋律里,昂扬屹立着中华民族雄伟的身姿;爱人——“地厚树扶疏,地薄树憔悴”,五千年中华文明哺育出的无数优秀儿女,将前赴后继、创新发展,书写出更加灿烂、和谐的历史新篇章。
中华民族将永远铭记她的儿子——聂耳,历史的天空将回响着“永恒的旋律”——国歌。
■ 张耀力(云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