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600年昆曲 300年《桃花扇》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14:44 南方周末

  

600年昆曲300年《桃花扇》
史可法在《桃花扇》里“沉江”。昆曲的武戏开蒙了京剧的武戏,自己却淡忘了这个传统(图片由剧组提供)

  

600年昆曲300年《桃花扇》
田沁鑫用300年前的本子,选20岁以下的演员,排《1699·桃花扇》(图片由剧组提供)

  

600年昆曲300年《桃花扇》

  那晚,我们飞到韩国首尔,就为了看德国人皮娜·鲍什的舞蹈。六七十岁的人,一出场,那晚上的彩儿,全都是她的了。当时我脑海中就飞出两个字:优雅。哎呀,那份从容、那份得体、那份散漫……这仨词组都说不出她的那种优雅。

  优雅。我觉得这个词目前在中国特别难说出来。做昆曲,我心里想的,就是它。

  ———田沁鑫

  □本报记者张英

  3月17日,北京保利剧院。3个多小时的演出后,演员谢幕,突然演变成《1699·桃花扇》最后的一个高潮。老中青三个李香君上台,互相鞠躬致谢。老中青三个侯方域上台,互相鞠躬……习惯接受演员鞠躬谢幕的观众被三代演员的互相谢幕感动了,掌声一浪接着一浪,经久不息。

  坐在第19排的导演田沁鑫没有上台。“在戏上演前一天,导演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它就属于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了。”她安静地看着这一幕。她身边的作家余光中(本剧文学顾问)和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此时已是感动得落下泪来。

  “哭主”

  “哭主”也是剧中一个出人意料的高潮。大反派阮大铖、马士英,李香君和侯方域,军阀左良玉和麾下三军,3个不同时空的人群同台痛哭在煤山上吊的“圣主崇祯”。在咿咿呀呀的昆曲中突然有这么一出壮阔的合唱,让观众很震动。

  “千古帝王,未有博得一场恸哭者。听此曲谁不失声。”梁启超曾在“哭主”一出批道。

  “哭得应该挺有气势的。这场戏也是建国以后第一次大规模地‘哭主’。哭一个皇帝,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田沁鑫说。

  上世纪,《桃花扇》曾被不同的艺术形式改编呈现,包括京剧、话剧、电影、楚剧、桂剧、越剧、湘剧、闽剧、北昆、南昆、黄梅戏电视剧等11个版本。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梁燕认为,十几种不同版本的《桃花扇》,大多按照不同时代的观众欣赏习惯,进行了修改。

  从改编模式上看,大概可以分为3种:第一种5个改编剧本都是以侯方域失节、李香君守节身亡为结尾;第二种模式以侯方域和李香君最终团圆为结尾;第三种模式则以侯方域、李香君看破红尘出家为结尾。

  众多版本中,欧阳予倩的版本影响最大。他的京剧版本写于1937年冬天,当时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在京剧本里,侯方域被塑造成降清参加清廷科考的失节文人,李香君被塑造成大义、重节的高大形象,在侯方域失节的事实面前,她惟有一死———“我死了,把我化成灰,倒在水里,也为洗干净这骨头里的羞耻。”

  京剧本在影射时事、观照现实上非常明显,删去了史可法拒立昏君、死守扬州的情节。这一特点在欧阳予倩为1946年赴台湾演出改编的话剧本里被弱化了。

  1964年由孙敬执导、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桃花扇》和李寅、刘彬的桂剧本以及张惠良的楚剧本,受欧阳予倩剧本的影响很大,只不过李香君的形象更加高大。

  团圆模式的改编者包括赵清阁的越剧本、蔡季襄和王申和的湘剧本、福建省文化局和福州市文化局编印的闽剧本。赵清阁在《改编说明》里谈到,“原作结局太悲观了——我不愿意孔尚任把李香君、侯方域等人放到山林或是寺院里去。我给他们在团圆以后安排了继续斗争的方向;我的意图是希望读者和观众可以从这里体会人民的潜在力量和一定的革命发展规律以及历史的乐观前途。”

  闽剧本的改动更大,将清兵南下、南明小王朝风雨飘摇的政治背景改为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城,草寇攻破了溧水县城,县令李思贤遇难,夫人被杀,女儿李香君被秦淮名妓李贞丽收留,在寄住旧院时,与侯方域一见钟情。李香君被田丞相看中,李贞丽代李香君出嫁,被丞相夫人残害,李香君当面痛斥奸臣被下狱,幸被刑官搭救。李香君与侯方域一起投奔史可法,史可法设计锄奸,李香君与侯方域喜庆团圆。

  杨毓珉和郭启宏的北昆本继承了原著中典型的历史场面,表现了侯方域、李香君因政治见解不同而导致的爱情破裂。侯方域欲返家乡,求取功名;李香君怀着国仇家恨,忍痛步入道观。

  张弘和王海清的南昆本最后的结尾是侯方域隐居古庙,李香君怀着对故国的眷恋和对爱情的执著,深山苦寻。精神上垮掉的侯方域无颜以对门外的李香君,任凭沉浸在憧憬和幻想之中的李香君远去。

  王冠亚改编的黄梅戏电视剧《桃花扇》的结尾是侯方域从监狱里逃出,苦寻李香君到道观,见李香君正准备出家,万般痛苦,撕桃花扇于地,一路狂笑,不知所终。

  2006年田沁鑫版的《1699·桃花扇》“其实就是帮孔尚任恢复了一下”。田沁鑫花了5个月准备剧本,但越看孔尚任完成于1699年的原著,越觉得没有必要改写。田沁鑫说,“所有词没有一句是我编写的,全部都是孔尚任的原作里有的,只不过我在截选剧本的同时,依然用了插来倒去的方式,浓缩了一种视觉感受,还是过去我用的电影剧本的结构方式。”

  “他其实写的是一个历史剧。我其实特别想做《牡丹亭》,纯谈情说爱。就是生生死死这一套,死不可复生者,则非情之至也。洪升的《长生殿》也是这样,惟独《桃花扇》,孔尚任先生写到最后就是个历史剧,而且还是明末的现实主义。甚至台词后面都像《红楼梦》的白话文了。前面就完全不是这样,前面的‘淫词艳曲’写得多好啊,本来特别诗情画意,他突然就赶上了国家动乱这一段,他写的就是这么个事。”

  惊艳

  《桃花扇》在南京排了近3个月,“是我排戏以来最长的一次。因为难度比较大嘛。每天就听着江苏省昆剧院的这些女人叫‘田导’,她们用苏州话叫。我想男人怎么就能抗得住这么叫,女人的吴侬软语啊,都把人给叫酥了。我说吴三桂领清兵入关就让陈圆圆活生生给叫的。我这次和她们在一块,也基本成昏君了。我想这恰恰就是苏州昆山地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腔调。”

  1984年,正在北京戏曲学校学京剧的16岁的田沁鑫,加入北京昆曲研习社。那一年,“文革”结束,恢复老戏演出。她看到了进京演出的江苏昆剧院演出的《痴梦》、《游园》。

  北京昆曲研习社当时的社长是北京大学的楼宇烈教授。当时的活动地点在宽街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里,每周排一次戏。房子的主人是一位退休的老太太,她不仅能唱,而且会一手好钢琴。在这个小团体里,有文艺家、大学教授,也有刚退休的文化部、外交部的官员。

  田沁鑫回忆说,“那些老先生身上老透着那么一种文化感和艺术感,特别有精神劲儿,和社会上的人非常不一样。而且昆曲和当时社会上那种土洋土洋的精神气质也不一样,它特别典雅、优美,唱起来悠悠的。”

  有一次,书法家欧阳中石的女儿站在石榴树前唱《游园》,唱到“蓦地里……”这一段时,突然就哭了。“我当时特别震惊,昆曲怎么能让人唱得这么断肠,唱得这么悲春伤秋。”回到家,喜欢宋词的田沁鑫找来了本子一看,心就进去了。

  “那时的中国处在激烈的变化当中,人很忙碌,也很紧张,精神压力很大,整个社会群体给人印象急躁、情绪化,和现在差不多。戏剧也被旧的意识形态控制,正在脱离和挣扎状态,很不人性。而昆曲里却没有那种坚硬、硬碰硬的东西,非常人性化。”

  在20多年后,一直是资深票友的田沁鑫接排了昆曲大戏《桃花扇》。2005年,江苏省演艺公司总经理顾欣找到了田沁鑫,请这个“把戏剧界能拿的奖全部都拿遍了”的导演,做一个《生死场》那样的话剧。田沁鑫却认为应该排昆曲———演艺集团麾下11家院团,有一个是响当当的牌子,就是江苏省昆剧院。

  “我最想做《牡丹亭》,但是白先勇刚做完《牡丹亭》。《长生殿》我也很喜欢,但是苏州做过一个,叶锦添也做过。那还有什么呀,那好,《桃花扇》,正好是南京的事。”

  江苏昆剧院呆的地方也让田沁鑫激动,因为“那是个古建”。“那儿原来是江宁府学。

  最早是在明代的时候,那儿是外国人和边外使节、文武官员行礼的地方,要面见皇帝之前必须学一套礼仪。这个房子曾经被烧掉过,后来再恢复就成了江宁府学。”由李鸿章改建的江宁府学,曾经立有曾国藩撰、曾国荃书的石碑。“一个剧团生在古代建筑里面,真是挺好的。那里面要不是昆曲院就不对了。”

  让她感动的还有就是在那个院子里的那批小孩。她决定用那帮江苏戏剧学校毕业的小孩。“因为那些小孩实在是太漂亮了。你看那小男孩,漂亮地、妖妖地站在一个地儿,楚楚动人,一个男孩长成那样,很有书卷气,还有那女孩,所有的女孩都漂亮,真是他们的财富啊。”江苏戏校每年都在招不同的专业,昆曲是最少的,差不多18到20年招一次,江苏昆剧院三届学生相差18到20岁。

  “孔尚任剧本里的李香君、侯方域其实都很小,一个16岁,一个19岁,就是这帮演员的年龄,我就决定用他们演了。但是他们只在戏校读了6年中专,从来都没有演过戏。所以我特别希望团里的老艺术家,一起来帮助我们教授这些小孩。”

  江苏昆剧院院长柯军说:“应该说这个戏我们40岁左右的人来演更合适,人成熟一点,最能够体现人物内心状态。但作为院长,我也要考虑剧院在人才上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必须把他们打造出来,让他们感觉到干昆曲是有希望有前途的,让他们看到你们身上穿的都是宝贝,拿的都是宝贝。”

  《1699·桃花扇》制作者有一个说法,通过一出《桃花扇》把江苏文化往里装,比如江苏的云锦,苏州的扇子,还有手绣的服装。“现在300套服装全部是手绣,因为昆曲值这个钱。”他们请到了“苏绣皇后”姚建萍,她的《锦绣中华》随“神六”上过天。她绣了两套服装,一套是给侯方域,一套给李香君,重要演出才穿,平时就是展览,“因为那是无价的”。

  2005年5月18日,就是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颁布日那天,《1699·桃花扇》在江苏省昆剧院开了发布会。余光中正在南京大学上课,他一听昆剧就赶来了。“2002年世界杯开幕式韩国导演孙木辰策,是韩国最大的私立剧团‘美丑剧团’的团长;日本年轻的作曲家长冈成贡;旅美灯光设计萧丽河,是我们中国最好的灯光设计……他们都没有推辞,都因为听说是中国昆剧。”

  为这台戏埋单的江苏演艺集团投入了460万元人民币,总经理顾欣说:“江苏省政府给我们投了300万,其中100万是创作基金,200万是作为政府采购预定100场的演出费。我们现在预算是从今年3月份到2007年底,演250场左右,票房平均应该在5万到8万一场,应该能把成本全部收回。目前,一些国际艺术节已经开始邀请《桃花扇》到海外巡回演出,赢利与否要看海外市场了。”

  3月19日,保利剧院的《桃花扇》传承版,由老中青三代演员共同演出,而不仅是共同谢幕。

  (P115551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