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本周头条语录:病态的歌迷病态的娱乐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01日13:04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记者肖执缨实习生张壮乒

  “我最痛恨做人不孝,如果用不健康的方法希望与我见面,我不会理会。”

  ———最近全国媒体都在报道兰州女歌迷林鹃为了见刘德华,不惜令父母倾家荡产甚至要“卖肾”为她圆梦。得知此事后,刘德华批评她“不孝”。

  兰州28岁女子林鹃因为一个梦,就开始了十二年如一日对刘德华的单相思,誓言“不见刘德华今生不嫁人”。她不但荒废了学业,隔绝了与外界的来往,更先后三次前往香港和北京寻找和刘德华面对面的机会。其家人为了满足她的愿望也不惜一切代价,不仅债台高筑,就连家里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也卖了,几乎倾家荡产。

  林鹃67岁的父亲是中学退休教师,每个月1900元的退休工资,不仅要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要还因女儿追星而欠下的账。为了满足女儿的心愿,林父在媒体的策划下给刘德华写了“请愿书”,并萌发出“卖肾”供女赴港追星的计划。追星追到了这般境界,也算稀奇。

  严格地说来,该女子的痴狂已近一种“病态”。现代人为何如此狂热于追星?其一,

信息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一夜成名,许多人狂热地信奉“
超级女声
”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其二,现代人内心的孤独感无法排解,因此将感情寄托在一个遥远的人身上;其三,媒体集体炒作的导向,助长了追星热……2002年,浙江温州一位17岁的初中生因无钱亲眼见到偶像赵薇而服毒;2003年6月21日,大连一名16岁的少女因母亲拒绝给她买张国荣的CD碟而上吊自杀;广州一个14岁女生,为了引起明星注意,在大街上割腕自杀,一边喷着血,一边追着明星的车子……极端的追星行为,对于社会,是非理性的;而对于他们本人,或许是内心的狂欢。

  这次,被追的刘德华愤怒了。他通过经纪人批评林鹃“不正确、不正常、不健康、不孝”,说自己决不会理会林鹃的要求,并呼吁她停止过火的行为,更强调歌迷的家长也不应纵容孩子的过火行为,还提醒其他歌迷切勿效仿。

  有人则对首次披露此事的西南某报很愤怒,因为其沾沾自喜的表现让人无法忍受。该报在后续报道中自豪地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强势媒体都已转载了本报对痴狂‘追星女’的连续报道,并对本报长期以来对弱势群体的爱心和帮助,给予了肯定和赞扬。”于是有记者同仁在天涯网站上愤怒地说:“天!拿一个疑似精神病患者以及她的家庭炒作,不给这位‘痴迷者’提供她真正需要的医疗救治,反倒给他们出主意写什么‘请愿书’把事情搞大,这是对弱势群体的爱心和帮助?记者的脸在哪里?!”

  的确,在粉丝和明星的追与被追的游戏中,有些媒体“别有用心”地提供了让他们表演的舞台。他们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多卖出了好几吨纸,或多了几万个点击率,或多了几个收视率。有些媒体在报道的同时,没有批评这种不理性的追星现象,反而在煽风点火鼓动“刘德华要尽快与追星女见面”。

  正如有人所评论的:“娱乐乃天赋人权,娱乐精神或主义是对人的自我解放和主体完善,但时下娱乐出现张扬低俗的现象,其有两大罪状:第一,本末倒置。首先,劳动是本,娱乐是末,时下,媒体强势而霸道地鼓噪欲望、推销某种娱乐,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一种娱乐可以成就人生、是成功捷径的假象;第二,时尚低俗。娱乐时尚不应该单纯为了市场而迎合这种趋向,造成娱乐形式相对简单、低级、畸形……”社会虽然需要娱乐,但社会被娱乐化了就相当可怕。

  

本周头条语录:病态的歌迷病态的娱乐

  上图:歌迷的疯狂举动常常令刘德华也招架不住

  (晓健/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