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创
刘敏涛
李丁 本组摄影 本报记者王津
根据余华小说《活着》改编的33集电视连续剧《福贵》时下正在天津电视台二套的黄金时间热播。然而,眼前的《福贵》不免让人想起那当年由葛优和巩俐主演的电影《活着》,而电视剧的不少剧情也被许多观众拿来与《活着》的原著小说做起对比。
读过小说《活着》的人都知道,小说的主人公叫福贵。在小说中,福贵断断续续地向到乡间采风的“我”讲述了自己的一生。福贵的讲述和“我”的感慨被余华的文字表现得极为简单,简单到近乎纯粹,又被表现得极为深刻,深刻到触及生死观,更被表现得极为残酷,残酷到接近漠然……
保留原著风格 强化幽默成分
如果说对生活的苦痛记忆是原著小说的精神内核,那么电视剧又是如何对原著进行改编和保留?该剧编剧谢丽虹向记者透露了改编的基本设想:只增加少量的人物,打开其中的关键点,比如浓墨重彩地描写福贵如何娶到家珍,“原著里只有一句话,但在电视剧中却变成了5集戏”;比如姐姐凤霞和弟弟有庆的情感,凤霞在与二喜结婚之前,剧中就安排她和她的弟弟有庆的体育老师谈恋爱;又比如福贵最后参与了中国农村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等。“如今这些设想基本予以保留,回头看我比较得意的是整部电视剧充满情趣。”谢丽虹说,只是原来想在春天开拍时拍摄油菜花开满地的情形,由于季节变了只好放弃。虽然剧名从原来的《活着》被改为以剧中主人公命名的《福贵》,但谢丽虹认为她基本保留原著的风格,而且强化了其中内在的幽默成分,“我反复地和制作人员说,整部电视剧一定不能拍得太悲苦,要很达观地面对苦难”。
所以除了要把一部中篇小说写成一部长达33集的电视剧所必须增加的情节以外,《福贵》的结局可以说是跟原著小说最为不同,原著小说福贵的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了,只剩下福贵一个人面对未知的人生。这段情节曾经让无数《活着》的读者痛心不已并泪流满面,这原本是一个可以打动观众的“节点”,但电视剧没有保留这个“节点”,而是让小外孙和一头老黄牛陪伴着衰老的福贵一起面对生活,而福贵颤颤地在联产承包责任书上写下自己名字的时候,一个光明而充满希望的结局相信同样会让人们唏嘘不已。
谢丽虹也是电视剧《外来妹》的编剧,她说自己对余华的作品非常喜欢,正是带着这种敬意,她才接受了《福贵》的改编工作。除了敬意,谢丽虹还怀有“畏意”:“倒不是因为有张艺谋的电影在前而有压力,这部片子很不错,不过在国内还没有公映,我担心的是能不能把余华的精神表现透彻。” 把原小说中12万字的内容扩展成30集的电视剧相当于60万字的文字量,这对编剧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此,谢丽虹认为,正因为小说的内涵很深,所以有很多东西完全可以打开,“福贵一家活得精彩的一面表现得越充分,这种精彩的人生被打碎后,悲剧的力量就越大。例如福贵娶到家珍,这是他生命中第一次最精彩、最成功的地方。这样一个浪荡公子、败家子,他是怎样把读过书、出身米行老板家的家珍娶到家的?原著里只有一句话。但这一句话,在电视剧中就会有很详细、好玩的描述。”
主角形象受电影影响
电视剧《福贵》对小说的改编并没有伤筋动骨,保留了原小说的悲剧色彩,在悲剧的基调中赋予了这个悲剧故事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幽默与诙谐,但是,也很显然,电视剧受到电影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演员的选择上,男主角陈创一副干瘦的模样跟葛优就颇为相像,而女主角则选择了来自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刘敏涛,刘敏涛早在上学时就被认为与巩俐气质非常接近;在电影中,皮影戏成为承载影片情节发展的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而在电视剧中,皮影戏被另外一种地方戏种花鼓灯取代,而且对剧情的发展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在该剧的审查意见中,主管部门对这部戏是这样评价的:33集电视连续剧《福贵》,通过福贵一生的经历,描写了从解放前的1946年到三中全会几十年中国农村的生活画面和时事变迁。该剧在思想上积极向上,以一段真实、艰辛的历史为背景,以平凡人的经历体现出了不平凡的历史真实和人生内涵,表现出了中国农民真实的生活状态、顽强的生存意志、宽容的胸怀和人性的真善美。该剧对当今社会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使我们不忘历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在艺术性上,该剧把一部历史长卷微缩于一人、一家、一地,小中见大,沧桑感、历史感渗透于细节之中,主要演员表演精到,故事情节感人至深,可视性佳。
陈创:我的“福贵”更加可爱
与电影版“葛优+巩俐”的强大阵容相比,电视版《福贵》的演员阵容并不强大。出演剧中“福贵”的陈创,除了《龙票》、《美人草》等几部剧让人记住以外,应该算是新人。该剧导演朱正透露:“当时筹拍的时候,剧组考虑的第一人选就是葛优,但是毕竟演员要从福贵20岁演到60岁,考虑葛优在塑造年轻福贵时会有难度,那样的话就要找两个人出演,这样对电视剧的连贯性不利。”而来自江西的戏曲演员陈创却让作家余华眼前一亮:“当我看见他的样子就猜到剧组最后的选择了,因为他就是我心里的福贵。”
《活着》讲的是小人物徐福贵一生波折的命运。福贵夜以继日地吃喝嫖赌,终于在一夜间从阔少爷变成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后来他成了佃农,种着曾经属于自己的五亩地。接着,他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福贵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和年仅7岁的外孙苦根。然而他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只能活着,因为这是他的命运。作家余华曾这样解释“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虽然有葛优版的“威尼斯影帝”福贵在前,但陈创并没有“怯场”。剧中,陈创塑造出的“福贵”有那么一种天真、可爱的“邪气”,陈创表示,他保证绝对不会让观众看厌烦,同时认为自己扮演的“福贵”比葛优的更忠实原著。“张艺谋更熟悉北方场景就把《活着》的背景搬到了北方,而余华小说中的主人公是生活在南方的,他喜欢的不是皮影戏,而是花鼓灯,我的花鼓灯跳得不错” 。
据说,原著小说作者余华在看过该剧片花后表示认同,他还认为只有笨蛋才会完全遵循原著。同时他对选择陈创出演该片男主角也比较认同,“前前后后看过电影《活着》20多遍,在我心里福贵就应该是葛优那个样。”而消瘦的脸庞、细细小眼睛的陈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点像葛优。陈创也表示:“究竟我这个福贵和葛优老师的福贵有什么区别,好看不好看,观众说了算。”
刘敏涛:不介意说自己像巩俐
少有女演员在20岁的时候敢不施粉黛出现在荧屏上,也很少有女演员有勇气在青春年少之时,顶着满头白发,以一张布满皱纹的脸面对观众。可是,这一切对于刘敏涛来说不算什么,她就是这样,为了她热爱的表演艺术,不惜在镜头前掩埋青春。在电视剧《福贵》中,刘敏涛饰演的家珍从20岁的少女一直演到60多岁的老妇人,能够像刘敏涛这样把握年龄跨度如此大的年轻女演员并不算多。能够出演这部戏,很多人都认为刘敏涛是沾了巩俐的“光”,因为从侧面看,刘敏涛确实有些像巩俐。对此,刘敏涛并不介意,她说别人说自己长得像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演的戏能够让观众印象深刻。
刘敏涛的成功来自她平时的努力,面对难度如此之大的挑战,刘敏涛毫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她反复读剧本,反复体会,甚至每天仔细观察妈妈和周围一些中年妇女、老年妇女的眼神、体态,然后自己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之后再回到戏中,刘敏涛用眼睛打开“陈家珍”的内心世界。从20岁的清纯到60岁的含蓄,刘敏涛饰演的陈家珍,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惟妙惟肖。
面对来自各方的赞誉,刘敏涛没有时间陶醉,她很快就投身《大宋提刑官2》的拍摄中。在《大宋2》中,她扮演的英姑的戏分加大,刘敏涛以一个女侦探的身份介入其中,在剧中英姑与宋慈的那份柏拉图式的爱情也是若隐若现,她无力为自己的爱情付出,却依然保守着那份忠诚,演绎出一段清纯无邪的恋情;在办案过程中,展现在观众眼前的却是另一位干练的英姑。
从《福贵》中的少女演到老妇人,从《朱德元帅》中的元帅夫人到《前门楼子九丈九》中的小丫头,再到《大宋提刑官2》中的女侦探,每一次刘敏涛都全情投入其中,难怪有不少人称赞她就是为演员这个职业而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