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徐贵祥:一不留神运气来了麻烦也来了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14:38 北京晚报

  

徐贵祥:一不留神运气来了麻烦也来了

  去年,根据徐贵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历史的天空》,一播再播播到观众审美疲劳;紧接着同名小说又摘得茅盾文学奖,徐贵祥成了年度最受关注的作家之一。眼下,当读者的审美疲劳刚刚恢复,徐贵祥带着他的新作《高地》,再度走进人们的视野。昨天,在长江文艺出版社为徐贵祥《高地》举办的首发媒体见面会上,徐贵祥说,我想当一个好男人
,一个英雄的男人,一个有责任感和有能力的男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可能做的不够,于是我寄希望于我的人物,他们把我的梦想变成了理想。他表示,自己最钟情、最出彩的还是战争小说。

  在名利场上打天下而不被名利所击倒

  记者:《历史的天空》获得茅盾文学奖和同名电视剧的热播,让你声名大振、红得发紫,当名人的感觉一定挺爽吧?

  徐贵祥:一不留神,运气来了。人有知名度是好事,可以提高身价,作品可以畅销,影响可以扩大,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但一不留神,麻烦也来了。凡事总是有得有失,提高了知名度,会有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找上门来,要多开很多会,多见很多人,多吃很多饭,多长很多肉。好在我的知名度还不算高,还算不上什么名人,这一年来长的肉还不算多。

  我是一个务实的人,淡泊名利谈不上,但我不想因为名利把生活搞乱,把自己的创作心态破坏掉。前几天参加一个会议,宋春丽有句话讲得很好:在名利场上打天下,而不被名利所击倒。名利这东西我不拒绝,但我不想为此操心劳神,我还是喜欢写作。在写作的时候,我可以指挥千军万马,而一旦成为名人,就将会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千军万马所指挥,那就得不偿失了。

  记者:听说《高地》是被你孕育十年的作品,可谓深思熟虑的结果。同《历史的天空》比,这两部作品在创作过程和创作准备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徐贵祥:《高地》和《历史的天空》写的都是军人,重心都在男人,而且都是酝酿多年,人物烂熟于心,人物的性格化和叙述的自然化都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写法有很大的区别,简而言之,《历史的天空》是人物命运作为结构主线,《高地》则是事件作为结构内核。从表面上看,《高地》的结构似乎更紧凑一些,故事也更集中一些。但我没法把《高地》和《历史的天空》做一个横向比较,没法比较出高低上下来。从理论上讲,在写完《历史的天空》之后,又经过了六七年的创作实践,再写《高地》,写法上应该更成熟了,但决定一部作品成色的,不完全取决于写法,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因素。而且,我是身在其中,难以超然其外去冷静客观地分析。我当然希望《高地》比《历史的天空》更出色,倘若小说越写越抽搐了,那还写个什么劲儿?

  《历史的天空》不是制高点我也不会在《高地》上停留

  记者:我听不少作家讲,越写越觉得力不从心,越难突破已有的成就。你怎么评价现在的自己?

  徐贵祥:越写越觉得力不从心的,那是大作家、文豪。他已经登上喜马拉雅山大半个山腰了,再往珠穆朗玛峰攀登的时候,每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实实在在地说,我不存在这个问题,我感到在文学的山下,我才刚刚起步,才刚刚看到曙光。所谓超越,是已经有了高度了,就像跳高,世界冠军每破一厘米的纪录都要费很大的劲儿。我的高度不高,因此超越的空间就比较大。另一方面,从主观愿望,我希望我的作品没有一定之规,我总在寻找和选择新的道路,我甚至力图摆脱“风格”。我相信,《历史的天空》是挡不住我的,我是不会在《高地》上停留的。

  记者:有了茅盾文学奖的金字招牌在身,有了市场人气的号召力,成功对你来说,是如虎添翼还是如履薄冰?

  徐贵祥:我不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作家,但是我有运气。我说的运气指的不是获奖,而是我能找到好小说。为什么说要“找”?因为艺术是藏在生活表象深层的。在哪里找?是在自己的心里找,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找。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许多作品,更多的时候,有些作家没有把心里的作品挖掘出来,而是在身外“制造”作品,制造需要技术,需要手艺,而作品装在心里,需要长期酝酿发酵。我后来发现,尤其在写完《高地》之后我发现,这个酝酿发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艺术锤炼的过程。获得茅盾文学奖使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已经快到知天命的年龄了,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瞎闯荡了,要找准定位,扬长避短。不存在如履薄冰的问题,但确实要用心。宠辱不惊很难做到,但是得经常给自己念叨。珍惜荣誉还是应该的,荣誉应该成为动力而不是资本,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不是茅盾,但不能给茅盾先生抹黑,不能让人家小看了咱。

  记者:《仰角》、《历史的天空》、《八月桂花遍地开》和《明天战争》都在不同程度受到评论界的好评,在这些成功里面,有没有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

  徐贵祥:人物决定一切。一句话说到底,小说就是讲故事。讲什么和怎么讲都很重要。我的创作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脑子里先有人,这个人也许只说过一句话,也许只有一个表情,与众不同,我就会把他装进心里,经常琢磨他,在想象中把他放到各种环境里让他表演,久而久之,他在我的创作思维里就栩栩如生了,就呼之欲出了,出来之后就令人为之一振了。《历史的天空》是梁大牙这个人物决定着小说,《高地》是兰光泽这个人决定着小说,结构、情节、语言等等小说元素都要同这个人物协调起来。

  写博客的人多了对作家有压力也是动力

  记者:稿债都还不完,一定无暇当博客吧?

  徐贵祥:暂时不写,因为上网时间少。但我听说博客是个好东西,可以提供真诚交流的渠道。我欢迎大家对我品头论足,最好多来点掌声。

  记者:你怎么看待全民博客?码字的路上,一下子多了那么多文学青年、文学壮年、文学老年竞争,身为作家,有没有危机感?

  徐贵祥:我不是专业作家,我的社会身份是解放军出版社科技编辑部主任,是为人做嫁的。而且我认为作家一旦成专业了,就有限制了,为了生存而写作,为了写作而写作,都比较痛苦。至于说危机,并不是因为码字的路上多出了许多人,秦始皇焚书坑儒都没有把文学消灭掉,多出一些人来码字有什么可怕的?码字的人多了,对作家来说,有压力,也是动力。老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我倒希望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记者:迄今为止,你已经出版了《历史的天空》、《八月桂花遍地开》、《高地》等五部长篇小说,都是军事题材的。你是不是真的像有些评论家说的要“正面强攻”?你是否打算在“正面强攻”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徐贵祥:回答这个问题,要首先回顾我的创作历史。在我刚开始创作时,确实在左冲突右寻找自己的突破口,十年前我什么都写,写过反映特殊困难时期父母爱情的《年根》,写过城市人际关系的《有钱的感觉》,但是最后我发现,还是战争题材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更加受欢迎。像早期的《弹道无痕》,后来的《仰角》,写着写着,我感到我终于找到了自我,我把自己写进去了,我的情感和命运同作品人物水乳交融了。作家和作品融为一体,就是最好的创作状态。我想当一个好男人,一个英雄的男人,一个有责任感和有能力的男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可能做得不够,于是我寄希望于我的人物,他们把我的梦想变成了理想。至于说会不会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走多远,很难确定,那要看感觉把我指向哪里。但是目前我还是钟情于战争小说,一是因为熟悉,二是因为有感觉。我很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赵李红文图X017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