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一个伊莎贝拉,三个草根的梦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16:14 南方周末

  

一个伊莎贝拉,三个草根的梦

  《伊莎贝拉》是杜汶泽和彭浩翔合作的“不是兄弟”公司首部作品;杜汶泽首次当主角,首次当监制。(图片由剧组提供)

  

一个伊莎贝拉,三个草根的梦

  

一个伊莎贝拉,三个草根的梦

  彭浩翔(上)导演的《伊莎贝拉》让金培达(下)成为第一个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音乐银熊奖的华人

  (本报资料图片)

  彭浩翔、杜汶泽、金培达在电影业里挣扎,为的是养家糊口,还捎带着一点自己的梦想,《伊莎贝拉》给他们一个共同圆梦的机会……

  一个伊莎贝拉,三个草根的梦

  □本报记者袁蕾

  选我,还是选施瓦辛格

  彭浩翔没买车,甚至没去学开车。跟香港绝大多数市民一样,他喜欢揣着一张八达通卡,每天坐地铁上班,不停开会不停工作,然后坐地铁下班。他喜欢在地铁里转来转去,偷偷地听旁边人讲话,尤其是男女吵架。

  不工作的时候,他常会陷入发呆状态,然后用各种的奇怪想法来打发。有次,他看到桌上咖啡旁的白糖,就把它们倒在桌上,堆成毒品的样子吸进嘴里。这个点子后来用在反映大学生苦闷生活的影片《AV》里——这部电影的创意来自陈凯歌自传《少年凯歌》第一段的一句话:“人到13岁,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

  1990年,彭浩翔17岁,他在《电影双周刊》看到一个广告,香港电影学院将举办“电影编剧课程”,一共12课,每课两小时,学费是1080元。

  彭浩翔身上只有80元。他把爸爸约出来吃饭——父母离婚后,他跟着妈妈过。这顿饭的结果是,他从爸爸那里拿了500元,又找姑妈拿了500元,加上自己的80元,交了学费。他梦想着12课上完,就能学到大卫·林奇的编剧手段,成为“香港的莎士比亚”。

  编剧课如期结束,他没有学到大卫·林奇的编剧手段。彭浩翔找老师“算账”,要他带自己进入编剧界。老师的建议是:想当编剧,先当影评人;想当影评人,先在报纸上发表影评。

  彭浩翔兴冲冲地把自己写的影评寄到了一家报社。报社编辑告诉他:我们只接受影评人的影评,你没有发表过影评,不算影评人。

  面对“鸡生蛋,蛋生鸡”难题,彭浩翔找到一份发行量不大、编排得密密麻麻的报纸,拿出自认为写得一般的影评,从电影杂志上剪下剧照,一并拿给排版公司,按照那份报纸的版式、字号,把影评、剧照和自己的名字排了上去,弄出一份“剪报复印件”。他把“剪报复印件”连同自己最得意的影评寄给了最初那家报社,同时附上一封诚恳的信:我听取了编辑的教诲,努力提高文字功底,影评终于得以见报……

  一个星期后,彭浩翔最得意的影评终于见报了。

  当影评人要多看电影。1993年,施瓦辛格主演的《幻影英雄》上映,彭浩翔跟平常一样要看首映。《幻影英雄》片长不是之前宣传的90分钟,而是120分钟。30分钟误差,意味着要占用原本用来陪女朋友逛街买碎花长裙的时间。女朋友要他作出抉择:选我,还是选施瓦辛格?彭浩翔当机立断:选施瓦辛格!女朋友当场分手,初恋就此结束。

  坐在我旁边的总是影帝

  《头文字D》是周杰伦的第一部电影,当时他在片场紧张得话都说不出来。杜汶泽安慰他:以后这部影片参加颁奖礼,你会坐在我旁边,知道吗?一般颁奖礼上,坐在我旁边的那个总是最后的影帝。

  杜汶泽不看影评、不看报道、不问别人自己演得好不好,每次自己参与的电影上映,他只会给一个人打电话听反馈,“黄秋生说我演得好,那就是好;黄秋生说不好,那就是不好。”

  1994年,杜汶泽12岁,没有工作,也从没想过当演员。亚洲电视台一个监制问他有没有兴趣当演员,杜汶泽只问了一个问题:“有没有钱?”监制回答:有,大概几千元。

  “在香港生活,几千元是完全不够的,但总比没有工作好。”于是,杜汶泽开始跑龙套。

  他清楚地记得自己踏入演艺圈后的第一个理想:一套不臭的戏服。

  他出演的第一部电视剧是清装戏,演一个太监,有台词———“喳!”

  “那个衣服是很臭很臭的,帽子好像30年没洗过,回去家里洗头洗3天都洗不干净,那时候的理想就是有一套比较干净的戏服。”

  拍了一两部电视剧,杜汶泽开始有了干净戏服,他开始梦想能有的对白。

  又拍了一两部电视剧,1995年,杜汶泽在连续剧《精武门》中演“精武门学员”,开始有对白。这时他想:什么时候我能演上有名字的角色呢?

  早在1995年前后,彭浩翔就找过杜汶泽。彭浩翔当时也在亚洲电视台,给综艺节目写稿,两人不熟悉,只在走廊上偶尔点头打打招呼。他拿出一个自己创作的剧本———《买凶拍人》,告诉杜汶泽:“这个剧本很适合你,你一定要来演男主角。”

  杜汶泽十分认真地看完剧本,郑重地向彭浩翔建议:“你去找份正正常常的工作吧。”

  又拍了几部电视剧,杜汶泽的角色开始有名字。到了1997年,他在电视剧里的角色开始拥有自己的房间。

  “我最开心的是有自己的房间,戏里面讲一家人,我演阿龙,通告上会说:阿龙的家,一场、两场……”

  这时,他才敢梦想拍电影。1999年,他在小成本鬼片《尸气逼人》演了一个小配角。此后的6年里,杜汶泽一口气出演了30多部电影——全部是负责搞笑的配角,包括“让我身价涨了10倍”的《无间道》里的“傻强”。

  2005年,杜汶泽为自己设定的梦想是:拍一部电影,不要是喜剧,最好还能当一次主角。

  电影原声唱片上只有你的名字

  彭浩翔离开亚视之后,没听杜汶泽劝告,去找份“正正常常的工作”,而继续拿着自己的剧本到处给人看。

  1997年的一次聚会上,彭浩翔认识了金培达。当时金培达已经给陈可辛的多部影片配过乐,在电影圈颇有名气。彭浩翔很兴奋地告诉金培达:我快要拍电影了,希望你到时能担任电影配乐。

  彭浩翔还记得金培达微笑着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很喜欢帮新导演。”

  他们之间的合作还要推迟几年。1998年,彭浩翔成功地将自己写的剧本《全职杀手》卖给了刘德华,但无法说服投资人让自己当导演。《全职杀手》的导演是有票房保障的杜琪峰。直到2001年,彭浩翔才当上导演,金培达也如约与他合作,为《买凶拍人》配乐。

  金培达很喜欢跟新导演合作,马楚成第一部电影是他做的,冯德伦的新片也是他做的,现在他正帮一个台湾新导演苏照彬做。跟新导演合作,意味着未来的工作机会,“导演跟电影配乐的关系比较有延续性,杜琪峰找钟自荣,刘伟强找陈光荣,陈可辛找我,一路下来基本上就定型了。”金培达说。

  “其实做电影配乐的从来都很被动。”金培达说,“做流行音乐,你可以开个公司,签个歌手,专门让他来唱。但做电影配乐没可能自己开个电影公司,签个导演,专门给他写配乐吧?”

  “如果按一分钟音乐值多少钱来说,电影配乐很不划算。”金培达的计算很简单:在香港做电影配乐,报酬一般是5位数到6位数,有时候100分钟的电影,需要80分钟的配乐;一首主题曲的价钱也是5位数,但是只需要做4分钟音乐。

  让金培达迷恋的是电影配乐给他带来的成就感:“电影配乐是你一个人的事,电影原声唱片的封面上是你一个人的名字。流行音乐唱片以歌星为主,看不到你。”

  “当然,电影是导演的东西,观众还是不会记得你。”金培达补充说。

  谁知道澳门的路上有没有草?

  后来,彭浩翔又恋爱了,对象是一位澳门葡籍女孩。他们一有机会就在澳门逛,逛遍了大街小巷。彭浩翔当时穷得只能每两周买一次船票到澳门去她。几个月后,两人分手了。一年后,女孩给彭浩翔寄了一张明信片,说自己考上了警察。两人失去了联络。

  “在香港,两个人分手之后,可能永远都不会撞见。但澳门很小,这条街分手,很可能下条街就遇到了。”彭浩翔很喜欢重复这句话。

  拍完《大丈夫》后,彭浩翔跟杜汶泽聊天。杜汶泽突然问:会不会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自己的女儿,但自己并不知道呢?两人就着这个问题谈了下去:如果女儿回来找你,你会不会怕?会怕,会越想越怕,但也越来越有趣。

  彭浩翔回去以后,开始写剧本。他用在电视拍摄上的时间没有一部超过16天,用在写剧本上的时间没有一部少于10个月。用了1年左右时间,《伊莎贝拉》的剧本出来了。

  故事发生在澳门,主角是警察:中学时,伊莎贝拉怀上了阿成的孩子。阿成陪伊莎贝拉去拿掉孩子时,偷偷溜走,从此两人再没联系。阿成后来当上了警察,他与上司一起,与走私集团勾结。澳门还有几个月就要回归,当局对警务人员违法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犯罪集团准备让阿成一个人顶下所有罪行。这时,一个女孩突然闯进了警察阿成的生活,声称自己是他和伊莎贝拉生下的女儿……

  彭浩翔拿着这个剧本到处找投资的时候,已经拍过《买凶拍人》、《大丈夫》和《公主复仇记》,但媒体上仍然称呼他“一个新导演”。他找了两三家电影公司,老板们的结论惊人地相似:钱可以给,但不会给那么多。在他们看来,这个故事既没有动作场面,又只是讲两个人的故事,不会太花钱。他们甚至建议:整个剧组住在澳门,开销太大了,其实可以不用真去,就在香港取景,观众看不出来。

  2005年,3部“无间道”的成功,让杜汶泽在寰亚公司也能说点有效果的话了。他帮彭浩翔牵线,找到了林建岳———在香港电影最低潮的时候,投资3000万港币拍《无间道》的人。接下来的事情就一帆风顺了:林建岳同意投资,同意影片在澳门拍,同意由杜汶泽当男主角。

  杜汶泽顺便也实现了自己刚刚产生的一个梦想:当监制,管钱。

  彭浩翔找投资困难,还跟他想“改造”澳门有关。比如,男女主角在石头街道上散步那场戏,女主角走几步就踢掉鞋子,走过去,穿上,再踢掉。彭浩翔需要石路上有草:“多点草,让人觉得澳门没有那么多人。如果一个地方太忙,有很多人来来回回,草是没有办法生出来的。”不幸的是,现实中的澳门,绝大部分地方的确有很多人走来走去,石缝里没有什么草。彭浩翔提前几个星期让人去石头缝里撒草种,隔一个星期去看看,自己亲手再补撒上种子——“总有不被路人踩到的草”。没有电影公司认为这是坏点子,观众会留意到爆炸的烟火,但有几个观众会留意到路上石缝里的野草?

  杜汶泽管钱,这一切都好办了。

  彭浩翔和杜汶泽再次找来金培达为影片配乐。但这次,金培达开始认为电影不光是导演的东西了,他想让音乐说更多的事情。“杜汶泽跟梁洛施台阶上那一段,他们是有台词的。但我觉得只有音乐,没有声音。”金培达在这个问题坚持不让步。最终公映的电影里,这一段只有音乐,没有台词。

  最终,《伊莎贝拉》花掉了1000万。彭浩翔惟一觉得不足的是,澳门其实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小,在澳门拍戏的15天里,他从来没有遇到那个澳门女孩。

  (P115852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