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市长云集畅谈港口经济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15:22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市长云集畅谈港口经济

  图为首届中国港口城市市长高峰论坛现场。程放军

  编者按 为期两天的首届中国港口城市市长高峰论坛昨日在天津闭幕。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的31位港口城市市长一起,就“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中国港口城
市的战略机遇”各抒己见,研究谋划未来,探讨新机制,以图共同推动港口和港口城市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入发展。

  重点建设三大港口群

   国家交通部部长 李盛霖

  未来5年重点建设三大港口群: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主要是以上海、宁波——舟山、苏州港为重点,由南京、连云港等港组成的集装箱运输系统;以宁波——舟山、连云港为重点,相应发展上海、南通、苏州、镇江和南京等港的进口矿石、原油接卸及中转系统;以上海、宁波——舟山港为主的煤炭卸船中转运输系统。

  珠江三角洲港口群,重点是以深圳和广州港为主,相应发展汕头、珠海、中山等港的集装箱运输系统;以惠州、深圳、珠海等港的进口原油和

成品油气接卸码头为主,相应发展广州、东莞等港的成品油气中转运输系统;以广州港为主的煤炭接卸系统。

  渤海湾港口群,重点是以大连、天津和青岛港为主,相应发展丹东、营口、锦州、秦皇岛、唐山、沧州、烟台、日照等港的集装箱运输系统;以大连、唐山、天津、青岛和日照港为主的进口矿石中转系统;以大连、天津、青岛港为主的进口原油中转系统等。

  此外,还将重点发展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港两个区域港口。

  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孙晓郁

   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将为我国港口及港口城市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可以预见,中国将成为世界港口经济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国家之一。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港口经济以及依托港口而发展的现代物流业无疑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港口经济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有效降低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从而在分工日益深化的基础上提升整体经济效率。

  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重要纽带,作为发展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联系的重要保障,我国需要加大力度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实现管理体制创新,整合港口资源,加快港口城市以及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

  我们要在坚持整体规划、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和市场导向等原则的基础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港口经济和港口城市的发展道路。

  以创新思维面对发展机遇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 钱永昌

  港口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产业,它是所在城市、区域、腹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港口业又是一个社会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它对所在城市、区域、腹地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所在城市、区域、腹地经济的繁荣是港口得以发展的重要依托。

  从2003年以来,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约48.5亿吨,上海港吞吐量跃居为世界第一大港。

  全球经济一体化为中国港口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港口和港口城市要以创新思维面对这种机遇,并积极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诸多新课题。诸如实现以现代物流枢纽为战略目标的建设;以市场为导向,运用规划和立法手段,打造港口产业集群;港口与集疏运综合运输系统的同步、配套建设;改善综合服务功能,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依靠技术进步,促进行业技术升级;进一步进行体制的深化改革等,这些新课题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继续深化口岸通关改革

   海关总署副署长 盛光祖

  以港兴贸、以港兴市,关键之一在于建立健全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现代物流体系,这既是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辐射和带动临港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我们将继续深化口岸通关改革,促进港口城市进出境物流的健康发展。积极调动各有关方面实施国家口岸发展“十一五”规划,统筹规划,科学整合现有的口岸资源,充分发挥口岸联络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大通关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口岸的通行能力,全面提高口岸的整体效率;继续完善现有联网应用项目的功能,扩大跨部门的联网应用,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电子口岸建设成为具有一个门户入网、一次用户登陆和一站式办事等功能;积极探索实施电子通关改革,努力实现通关手续的全程无纸化;继续完善物流监控模式的改革,加强对物流信息的全程监控,不断提高物流监控的智能化和集约化水平。

   扩大“无水港”网络范围

   天津市市长 戴相龙

  进一步发挥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作用,完善通关、通验、结算、信息、咨询等服务功能,为腹地省、市和重点企业开辟“绿色通道”,设立对腹地省、市的服务窗口,实行优先申报、优先接单、优先验收。在内陆省区增设口岸办事处,密切港口与腹地的信息渠道。扩大“无水港”网络范围,实行“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跨区域通关改革,开展跨关区的属地申报、口岸验收试点。

  以铁路、公路、航空为重点,建设港口快速集疏运体系,构筑与周边地区紧密联系的大交通体系。加快建设电子口岸,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贸易成本,把天津口岸建成通关便捷、服务高效、监管规范的国际一流口岸。

   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

   上海市副市长 胡延照

  “十一五”期间,上海港口的发展将继续确保在2010年初步建成、2020年基本建成的目标,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以阳山深水港为基础,努力提高港口的国际竞争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港口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的港口和深水港,推进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到2010年,上海港将实现成为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港口之一,成为国际安全的港口,港航的信息化水平力争达到国际一流大港的先进水平,初步形成生态型,初步确定上海港在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地位,成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港口物流中心之一。

  科学规划发展临港经济

   广州市市长 张广宁

  我国临港经济发展正处于黄金时期。广州以港口为依托,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形成了广州临港经济发展新格局。

  广州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主线,重点发展临港工业,形成了新沙临港产业区、广州开发区临港工业开发区等。南沙临港产业区初步形成了港口物流、汽车、造船、石化等八大支柱产业。目前,广州港区内已经建成了较有影响力的石油产品、煤炭、粮食、金属材料交易中心。广州港已经从传统的运输中心向“运输枢纽+工业基地”的转变,朝着综合服务和经济发展核心基地新的目标迈进。

   港城互动促融合发展

   青岛市副市长 胡绍军

  以港口经济发展为纽带,建立港城互动机制,促进港口经济与城市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主要是通过临港产业和服务功能这个关键环节来实现两者的互动。

  临港产业作为港口城市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依托港口的同时又能大幅度地推动港口实现量的增长和服务功能的拓展。港口支撑服务功能的发展也有利于城市其他服务功能的提升。如旅游、仓储、物流、航运交易市场等以港口为依托发展的相关服务能有效提升城市服务水平。而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城市功能的完善,又能进一步推动港口服务水平的提升。

  完善口岸集疏运体系

   大连市副市长 何建中

  大连市初步形成以港口为门户,铁路为动脉,公路为骨架,民用航空、管道运输、海上运输相配套的布局较为合理、运输方式齐全的综合立体交叉运输网络。未来5年,将加强口岸和铁路的合作,实现港铁联营。发挥港铁联盟的协作优势,建立起贯通由大连经东北三省通向俄罗斯的运输长廊。规划和整合海运和公路运输系统,开工建设金窑铁路复线和大连湾铁路工程,加快推进铁路东边前。在大连的北部规划建设大连新火车站和连接大窑湾港和大连湾港的

高速公路,形成路网密集、现代代程度高、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连接和一体化的口岸集疏体系。

  大力发展临港大工业

  日照市副市长 侯成君

  

  日照港群具有水深、陆域、腹地、

能源、水资源等综合优势,是发展临港工业的最佳区位。我们先后规划建设了钢铁、能源、浆纸、化工、机械、食品六大临港产业基地共100多个项目,其中投资过亿元的38项,过百亿元的2项,新上了日照钢铁、新良油脂、岚桥木业、源丰沥青、凌云海糖业等十几个投资过亿元的临港工业项目,培育起一批优势骨干企业。2005年临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73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52%。

  临港工业已成为拉动日照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港口发展与工业发展已形成互促互带、良性循环的可喜局面。

   实施“以港兴市”发展战略

   湛江市市长 陈耀光

  国内外重化产业的转移,大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推动,湛江依托大港口发展临港经济面临良好的历史机遇。

  “十一五”期间,湛江市将深入实施“以港兴市”发展战略,依托深水良港和地缘、海缘区位优势,建设南方大港,重点发展重化工业、钢铁工业、先进制造业、农海资源深加工业和现代物流业,构建临港主导产业和主导产业集群,构建粤西和环北部湾经济圈最重要的临港产业带和核心工作园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临港经济为强大引擎,拉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湛江经济跨越式发展。

   实现从大港向强港发展

   深圳市副市长 张思平

  加强与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互利合作,是深圳港前25年快速发展壮大的基础。深圳将继续加强与其在各方面的合作,实现深港两地港口优势互补和深圳港从大港到强港发展。

  重点是推动香港航界在深圳建设经营集装箱码头;建设物流配套设施,为深港两地港口提供物流服务;依托香港国际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培育和促进深圳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两地港航界将继续在加强港口发展策略、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多作技术层面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在船期、货运、运价、代理、集疏运、信息等方面进行合作,以确保两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