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798画廊:商业地经营艺术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09:21 新京报

  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普遍对当代艺术市场过于火热表示担忧

  

798画廊:商业地经营艺术

  798艺术区已经在中国画廊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的火爆也带来了竞争的加剧。今日798的画廊的经营者必须为自身寻求更加准确的定位,也必须在艺术和商业之间
更巧妙地维持平衡。

  在798艺术区,长征空间是一个独特的空间,在他们的展室中很少看到最热销的油画作品,反倒是民间艺人的作品、以长征为主题的艺术计划和主题高端的讨论会更为醒目。它与798艺术区的主流画廊形态拉开了距离,但是在商业上他们同样成功:从2002年

望京花家地半地下室里靠志愿者撑起的长征办公室,到现在已是798最大最专业的艺术机构之一,有12人、近千米展示空间,这说明他们有自己的发展模式。

  卢杰坚持说长征的成功不是靠通常的商业运作,他说自己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因为他和艺术家实施的艺术项目有足够吸引力,所以有赞助商和收藏家倒过来找上门。当然,他也不否认他们针对艺术市场的服务也是专业性的。

  和长征空间这样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机构不同,2005年夏天进驻798的高地画廊是另一种姿态。他们的320平米展厅要比纽约的多数画廊还大,如今正在举行三位青年艺术家何杰、郑强、秦琦的实验具像绘画作品展。一方面是因为一线艺术家已经为大画廊所代理,新进入者无法置喙,另一方面也因为人脉和学术兴趣,主持人林栋选择了学院风格的年轻艺术家作为主打对象。目前,他们也开始引起拍卖行的注意。在记者采访的时候,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中国当代艺术部主管林家如正赶来拜访。

  去年开始进入北京画廊业的常青画廊、阿拉里奥画廊等都有在海外经营的经验,对进入中国市场是有备而来。如台湾大收藏家林明哲掌控的山艺术空间一进入就接连举办罗中立、何多苓的个展,底气十足。

  画廊经营者对于当前火热的当代艺术市场有所担忧,不论是北京公社的投资人还是卢杰、林栋,都认为市场的增长过于惊人,他们的看法惊人地一致,都相信“发展下去,好的艺术家和作品会继续攀升,差的作品会下滑”,当然,他们都坚信自己选定的艺术家能挺立下去。

  林栋

  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市场

  新京报:你们选择的艺术家好像都是比较温和的学院派,而不是潮流类型,为什么采取这样的市场策略?

  林栋:我们有自己明确的定位,要做面向未来的、宽泛的学院风格艺术家,当然这也和我自身的学院背景脱不开。投资人并没有给我们很大的压力,所以我们还是计划用两三年来做一些有学术性、实验性的展览和研究,打好基础。

  新京报:作为新进入者,你们的竞争压力是不是大一些?

  林栋:当然有竞争关系,大画廊、大机构有他们的影响力和优势,但是因为竞争多了,现在各个机构也越来越明确自己的定位。这样我们也有空间开发一些被大机构忽略的艺术家。

  新京报:很多画廊主一直在抱怨拍卖行直接向画家收东西、画家自己卖作品这样的“非规范”行为,这是否也是你面临的问题?

  林栋: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我认为这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对目前的混乱我觉得也要一分为二,从全球艺术市场的发展过程看,中国现在的状况当然不很规范;可是另一方面从中国的现实发展来看,不规范可能恰恰适应了中国的现实,是有中国特色的机制,虽然存在这些问题,但是整个市场体系也在继续运转。

  

798画廊:商业地经营艺术

  卢杰认为:长征的成功不是靠纯粹的商业运作。

  卢杰长征空间在 798又不在798

  新京报:长征的空间从小到大,商业运作在长征的生产过程中占据怎样的地位?

  卢杰:长征的成功不是靠商业运作,而是根据我对视觉经济的理论阐释来实验对视觉生产的知识、心理和物质管理。

  前面几年完全是我个人和家庭拿钱在做,之后在艺术家支持下,到现在为止终于实现了体制化。

  新京报:在798中长征是一个独特的空间,这种独特性到底是你的策略还是你的个人风格?

  卢杰:它的独特性在于理论和实践的不可分,个人和集体的不可分,风格和策略的不可分,国际和本土的不可分,成功和矛盾的不可分,它在798又不在798.新京报:你们之前曾挖掘一些民间资源到当代艺术循环体系中,可以说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未来还有什么规划吗?

  卢杰:将在5月份举行由长征主办实施的、由蔡国强发起的“延安艺术教育座谈会”。我们将把体制内外、专业内外、教育内外的人聚集起来讨论艺术教育问题。

  [资料]

  北京画廊业发展史

  第一阶段从1991年红门画廊成立到1996年,只成立了几家画廊。大多由喜爱艺术的圈内外人士开设,资金实力有限。第二阶段是从1997年到2003年的拓展期。

  1997年北京冒出来将近10家画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之前两年内地拍卖市场行情高涨的刺激。这段时间进入的海外投资者在资金、运作手段方面也有明显优势。

  而那时成立的北京本土画廊数量更多,但成绩要逊色许多。第三阶段是2003年以来的爆发期。随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大跃进,画廊业群雄并起,市场热度空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