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迹斑驳的老厂房门牌、舷窗下挂着的橘色救生圈、宛如上世纪初的老船坞,上海唯一一所跨越三个世纪的行业博物馆———江南造船博物馆9日揭牌,成为上海第9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博物馆1800平方米展厅分上下两层,通过459张图片、77件实物、21件船模、2件大型电动模型和3个液晶显示器等实物和文字,形象地演绎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建立至今141年来走过的历程,展示了众多的“第一”,从而勾勒出一幅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画卷。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清政府的江南制造总局,1867年从虹口租界迁至黄浦江畔的高昌庙现址,逐渐发展成为远东地区赫赫有名的江南造船厂。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近代企业,第一批正规产业工人、第一门工业火炮,第一艘机动兵轮、第一磅无烟火药甚至第一炉钢……1918年中国最早的万吨轮“官府号”也是从这里下水,学界评价它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一点也不为过。
为了让造船博物馆能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馆内设置了观众参与的互动设施,运用多媒体展示手段,让本来稍显艰涩的船舶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展厅内有一个巨大模拟潜水艇船舱,坐在其中仿佛置身于潜入深海中的船舱,可以用潜望镜观看海面和鱼雷发射的精彩过程。
还有一台“虚拟造船”液晶屏,观众通过屏幕点击参与,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从船舶设计到材料切割、从内场分段到下水和船坞涂装的整个造船流程。当然,船最后造成还是失败,要看操纵者的智慧了。
当天迎来的第一批观众是向明初级中学学生。他们站在1888年研制出的第一架仿英国阿姆特朗后膛钢炮前,好奇地向讲解员问东问西;在中国第一艘潜艇和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的模型前流连忘返,在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护卫舰和“远望号”科学考察船队船模边驻足仔细察看。初二学生毕文灏说:“小的时候就听父母唱‘中国工人有志气,造出万吨水压机’,在歌声中知道了江南造船厂,当时立下了将来要做船舶设计师的志向。今天来到博物馆,眼前这些生动的实物、模型和资料,更让我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感到自豪。”
本报记者 顾咪咪 实习生 沈轶伦
锈迹斑驳的老厂房门牌、舷窗下挂着的橘色救生圈、宛如上世纪初的老船坞,上海唯一一所跨越三个世纪的行业博物馆———江南造船博物馆9日揭牌,成为上海第9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博物馆1800平方米展厅分上下两层,通过459张图片、77件实物、21件船模、2件大型电动模型和3个液晶显示器等实物和文字,形象地演绎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建立至今141年来走过的历程,展示了众多的“第一”,从而勾勒出一幅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画卷。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清政府的江南制造总局,1867年从虹口租界迁至黄浦江畔的高昌庙现址,逐渐发展成为远东地区赫赫有名的江南造船厂。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近代企业,第一批正规产业工人、第一门工业火炮,第一艘机动兵轮、第一磅无烟火药甚至第一炉钢……1918年中国最早的万吨轮“官府号”也是从这里下水,学界评价它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一点也不为过。
为了让造船博物馆能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馆内设置了观众参与的互动设施,运用多媒体展示手段,让本来稍显艰涩的船舶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展厅内有一个巨大模拟潜水艇船舱,坐在其中仿佛置身于潜入深海中的船舱,可以用潜望镜观看海面和鱼雷发射的精彩过程。
还有一台“虚拟造船”液晶屏,观众通过屏幕点击参与,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从船舶设计到材料切割、从内场分段到下水和船坞涂装的整个造船流程。当然,船最后造成还是失败,要看操纵者的智慧了。
当天迎来的第一批观众是向明初级中学学生。他们站在1888年研制出的第一架仿英国阿姆特朗后膛钢炮前,好奇地向讲解员问东问西;在中国第一艘潜艇和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的模型前流连忘返,在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护卫舰和“远望号”科学考察船队船模边驻足仔细察看。初二学生毕文灏说:“小的时候就听父母唱‘中国工人有志气,造出万吨水压机’,在歌声中知道了江南造船厂,当时立下了将来要做船舶设计师的志向。今天来到博物馆,眼前这些生动的实物、模型和资料,更让我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感到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