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是“不一定”,不是“窦唯+不一定”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6:35 南方周末

  12年来,窦唯一共参与制作了27张专辑,18张是2002年加入“不一定”之后制作的,其中10张是作为“不一定”成员制作的……

  是“不一定”,不是“窦唯+不一定”

  □本报记者袁蕾

  

是“不一定”,不是“窦唯+不一定”

  4月2日,窦唯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的演出上(图片来源:CFP)演出曲目不一定,演出者不一定

  “窦唯+不一定乐队”其实是一个错误提法———窦唯是“不一定”乐队的一员,跟其他成员一起演出、一起出专辑、一起分演出费,“窦唯很不喜欢别人把他单独提出来。”乐队的组建者陈小虎说,乐队成员特别是窦唯反对过很多次,最终还是默认了:“演出商要赚钱,大家不知道不一定,但是知道窦唯。”

  “我们不是过去年轻的时候,抱把吉他就说我们来组乐队吧。”“不一定”乐队的组建者陈小虎说,“不一定”的成立完全是自然而然的。现在“不一定”的6个主要成员,贝司手陈小虎,参加过崔健的“ado”乐队,跟何勇组过“五月天”,跟窦唯组过“做梦”;还有打击乐手刘效松,小号手文智涌,吉他手龙隆,键盘和电子乐张荐,鼓手是窦唯。

  1986年前后,中国摇滚圈蓬勃发展,全国充满激情的摇滚人都聚集在北京,不断组建自己的乐队、加入别人的乐队———“大家喜欢可能不止一种音乐,有的喜欢摇滚,有的喜欢朋克,有的喜欢爵士,所以每个人都同时身处好几个乐队。”陈小虎说。

  陈小虎一直在做摇滚,2000年的一天,他看到刘效松、文智涌和龙隆在玩爵士乐,突然迷上了,就想跟他们一起玩。“大家都要养家糊口,不可能老拉着别人陪你一起玩。”对爵士乐一窍不通的陈小虎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找个酒吧演出,每人都有收入;边演出,他也能边学爵士乐。

  这个酒吧叫“绿”,是一个香港老板投资的,他希望把酒吧办成一个有文化气息的地方,陈小虎他们来演出,每人每晚给500元。

  窦唯当时刚刚离开“译”乐队,没事就到“绿”酒吧看他们演出,高兴了也跑上台打打鼓。半年之后,爵士玩闷了,加上常来的窦唯不太会爵士,大家就决定将爵士的即兴风格扩大化———扔掉乐谱,做没有统一旋律、节奏的纯即兴演出。

  当时酒吧里有一个调音师叫迈克,在他们表演的时候悄悄录下来了———这就是“不一定”乐队的第一张专辑《一举两得》。从那以后,这些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正式组了乐队。

  “演出曲目不一定,每次来演出的人也不一定,这个乐队自然叫‘不一定’了。”陈小虎说。

  窦唯不唱歌,只打鼓

  乐队成员很享受这种“不用在家甩长头发、编动作”的即兴演出,形容这是“没有化妆的女人”,有时候每个星期7天都以“不一定”的名义去演出———酒吧反正没有多少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好景不长,“绿”酒吧的生意不好,房租每年100多万,一年之后老板无法坚持下去,“不一定”只能转战其他酒吧。

  “如果我们唱孙楠的歌、刘德华的歌,可以天天唱,但我们的东西不商业,不太可能天天演。”陈小虎又一次担负起了给乐队找场地演出的任务———酒吧不少,允许他们随便做的酒吧不多。“不一定”就开始了迂回战术:老板一来,他们就做拉丁、爵士;老板一走,他们又开始实验性的即兴演奏:“我们在唱片里感谢了这些老板,他们允许的是一种音乐形式的存在。”在“不一定”成员看来,这些老板起码都是有胆量的———让“不一定”来演出,就得答应他们的条件:窦唯不唱歌,只打鼓。“这对演出商来说要冒很大的风险。”陈小虎说。

  “最低的时候,每人每晚200元也拿过。”乐队的人明白“不一定”是在做实验音乐,有地方给他们实验已经很好,所以并不在乎身价——只要允许他们即兴演出。陈小虎说:“有家酒吧每晚给我们一人300元,每个星期结一次账,演完了,我们通常会留在酒吧喝酒聊天,我们经常跟老板开玩笑,说挣的钱又都还给酒吧了。”——当时,“不一定”成员们稍微商业一些的演出活动,每人每晚最少赚1500元。

  玩着玩着,“不一定”积累了一些名气,有人把迈克录的音乐放到网上,卓越网负责人听到后,主动联系“不一定”,希望购买他们的专辑来发行。“这东西还能卖啊?”陈小虎说他们听到之后完全不敢相信。卓越网给了他们5万元版权费。5万对他们个人来说不重要,但是对“不一定”就是天大的鼓励。意外接踵而来,第一张唱片《一举两得》卖了5万张。

  “我们做的是小众音乐,固定买的最多一两万人。”乐队成员们至今都认为能卖5万张,是“大家买个新鲜”而已。

  第一张专辑出版之后,上海音像联系窦唯购买“不一定”其后专辑的版权。此后“不一定”以平均每年2张的速度开始出专辑———录制过程非常简单,表演的时候,旁边摆上录音器材,录完了回家剪出感觉满意的,就是一张新专辑了。到目前为止,“不一定”出了10张专辑,只有1张是在录音棚录制的。

  “版权费大部分是9万元,也有卖5万的,除开封面设计等一些杂费,每个人分到的不多。”没有人在乎“不一定”能否带来经济上的好处,陈小虎说,他甚至还经常拒绝这种好处。

  2004年,知道“不一定”的人开始多起来,这一年他们光专辑就录了6张。

  “楼盘开张也来找我们,出到了10万元。”陈小虎说,窦唯对这种商演最抗拒,不是不想赚钱,“他们可能根本没搞清我们做的是什么音乐,好好的楼盘开张,结果来的都是长发披肩、相貌不出众的人,不是耽误别人吗?”

  弹琴、踢球、养家糊口

  “谁叫去干活我们就去,干我们这行就跟出租车一样。”陈小虎说,无论怎么喜欢,“不一定”都只是爱好,他们必须靠职业乐手的身份来讨生活。

  养家糊口的途径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商业活动:刘效松会参加羽泉演唱会、法国文化节的演出、许巍西安演唱会、刘欢上海演唱会、成龙慈善义演;陈小虎给车展做一些流行音乐,也给电影频道的电影做配乐;文智涌经常参加爵士乐演出,他跟刘效松一起参加了法国文化节;龙隆有自己的录音棚,帮别的歌手做一些专辑;张荐有自己的乐队可以演出———即使窦唯,也没有“吹箫为生”(有媒体曾以《窦唯混迹酒吧吹箫糊口?》为题),他也会接一些演出,出自己的专辑,有时帮年轻歌手做制作,前不久,还帮马俪文的电影《我们俩》做了配乐。

  “我们的生活很简单,弹琴、踢球、养家糊口。”刘效松想了想说。

  凯硕认识的窦唯是“吃穿住行都是简单、朴素,一碗杂酱面、一本好书就够了,老北京能有多大生活要求?”凯硕回忆:“‘五一’的时候,童童在窦那里玩过两天,高原也带着孩子去玩,我们都看见的,其乐融融。”

  “不一定”成员觉得自己的“音乐圈”与其他圈子相比,其实更单纯。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天,是陈小虎儿子四岁的生日,他跟天下所有的爸爸一样,请客人、买

蛋糕、送礼物。

  “外人觉得我们头发长,穿着怪异,说话直白,觉得我们很粗鲁,但我们的表达是很真实的。”陈小虎觉得很悲哀,“大家都喜欢定型,就像足球,刚踢赢了两场,就有人会问:你们连胜的势头还能保持多久?”

  (P116254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